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部分,清朝三百年豔史演義,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爪,我卻蒐集得不少。你叫我編成筆記,這卻匪異人任,慢慢將她著作理出來,將她事實寫出來,也算閨秀一門中別調呢!“
玉函點首稱是。悟岡在山寺裡,果然替雙卿纂輯起來。雙卿得著這個訊息,才拜謝悟岡道:“雙卿今生已矣,相期來世!”
後來悟岡編成以後,還交雙卿親自審定,名叫《西青散記》。
雙卿更託童子齡另錄副本,說死之日願以為殉。雙卿是雍正末季的人,悟岡此記,是乾隆中葉出版。拜鴛女史訂了這本《欠愁集》,真覺生香活色,悱惻纏綿,才子佳人,是有這段可望不可即的情狀。拜鴛在《欠愁集》後,還題著幾首詩道:莫將薄命怨紅顏,說到紅顏淚欲潸。我亦身從愁裡度,欠愁豈止是綃山“
本來生小不知愁,送我澆愁酒一甌。酒味不如詩味厚,欠愁只許借計酬。
拜鴛女史的《欠愁集》以次,便是方外。什麼《蓮香集》。
《芍禪詩抄》、《天目山房隨筆》,也有二十餘種。這《天目山房隨筆》,卻是環師所編,都記快客的遺聞軼事。環師雲遊南北,所遇所見,自然不少。那些俠客,多半是鋤強扶弱,行蹤飄忽。或居旅舍,或寄尼庵,總有一二驚愚駭俗的事,才肯離此他去。其中有一段道:清初定鼎,盜賊尚未盡滅。有解齎責銀鞘數千兩,逕解濟南。銀鞘系以檀木為夾,每夾嵌寶銀二錠,凡百兩,上標官封,至為堅重。薄暮行至岔道,將投旅館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