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朝鮮戰爭,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九六七年一月)所列舉的他的目標,在我看來似乎不存在模稜兩可、閃爍其詞之處,而且,這些目標也是我國政府在不與對方妥協的情況下能夠體面地達成的目標。但是,對於一些掌權的和有影響的其他人士的辯解,即我們在越南的戰爭目的毫無利己之心,只是一心要保證那裡的人民獲得“選擇他們自己政府的自由”,我是很懷疑的。不久前,艾森豪威爾總統將越南的喪失引述為“失去了寶貴的錫礦以及大量的橡膠、稻米供應”。
也許人們可以認為,正是這些東西,而不是“自由”,才是某些人的眼睛死死盯著的真正目標。那些說我們的目的是“要使河內停止侵略行徑”的人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沒有北京的支援與補給,河內是不能長久堅持下去的。
如果我們相信關於我們目標的後一種說法,實際上就等於認為,我們的目的是迫使河內和北京不僅要停止支援武裝入侵和顛覆越南的行動,而且要停止支援武裝入侵和顛覆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的行動。根據東南亞條約,美國對所有這些國家都承擔有義務。這樣,美國自然就得要麼公開地,要麼透過秘密的外交途徑向共產黨中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停止支援活動。對於向紅色中國提出最後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