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部分,孔子傳,曾氏六合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子率領眾位弟子大禮見過救星,千恩萬謝,然後由楚軍護送平安經過蔡國,來到了楚國境內。
楚國有一位叫沈諸梁的大夫,他的采邑在葉,人稱葉公,這時正駐守在負函(楚地,今河南信陽縣)。葉公是當時頗有賢名的政治家,他與孔子曾見過一面,彼此相互敬慕。現在孔子要到楚國的郢都去,便繞道路經負函,去拜訪這位老相識。
進入楚地,到達負函,還有三、五天的路程。一天,孔子師徒一行出了客店,見兩個小孩正在店門口激烈爭辯,互不相讓。孔子走上前去,微笑著說道
甲童指天劃地地說
孔子吃了一驚,小小年紀,竟然提出了這樣連大人也想不到的問題,可見楚國的教化不同凡響。孔子對這兩個孩子,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很感興趣,便不顧緊急趕路,湊上前去,十分關注地問
甲童理直氣壯地回答說
孔子追問道
甲童解釋說
孔子皺眉想了想,甲童說的確有道理,不禁脫口讚道
“好,言之有理!”
乙童搶上前來,辯駁道
孔子的眉宇間又皺了皺,感到乙童也說得很有道理。
兩個孩子瞪著疑惑的大眼睛盯著孔子,等待著他解答,等待著他評判,目光像四把利劍,刺得孔子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孔子素來實事求是,從不掩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哪怕是在孩子們面前。他老老實實地告訴兩個孩子,這個問題他自己也弄不明白。
兩個孩子很感失望,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最後甲童說
是呀,孔子常常自責,自己知道的東西確乎是太少了,不如老農,不如老圃,不如採桑女,不如八歲頑童。“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這是現實的概括與總結,真理的體現,大約包括孩子們在內。
辭別了睿智的頑童,孔子師徒迎著朝陽,披著彩霞趕路。正行之間,迎面貿然走來了一個漢子,只見他個子高大魁梧,步履踉蹌,東搖西晃的像喝醉了酒似的。漢子來到孔子車前,先是瘋瘋癲癲地圍繞著馬車轉了三圈,然後在車前邊舞邊唱
鳳兮,鳳兮,(鳳凰啊,鳳凰啊,)
何德之衰!(為何這般狼狽!)
往者不可諫,(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來者猶可追。(未來的尚可挽回。)
已而已而,(算了吧,算了吧,)
今之從政者殆而!(當今從政者俱是敗類!)
孔子見此情形,聽到了歌聲,忙跳下車來,欲和他交談,然而這位楚國的“狂人”卻哈哈大笑著揚長而去。孔子不解地說
子路說
孔子說
馬車在泥濘的道路上顛簸前行,孔子在車上正襟危坐,回味著這位“狂人”的嘲諷之歌。
“鳳兮,鳳兮。”他在肯定自己是鳳凰,不同於一般鳥雀,更非烏鴉所能比。鳳凰是百鳥之王,它的最大特點是道德高尚,“鳳遇有道之時則現形,遇無道之世則隱身。”“何德之衰。”是在嗟嘆嘲諷自己現形於無道之世,道德衰微。以往的事情過去不論,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追悔。這是在告誡自己應該歸隱了。末兩句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今出仕為官十分危險,必須收束。這分明是諷諫之語,哪裡是什麼狂言!
“夫子下車,欲與狂人做何交談?”子路突然問道。
“探討當今天下時勢,詢問楚國情況。”孔子回答說。
子路說
“‘今之從政者殆而’是什麼?”孔子反駁說,“不問而自言,豈能不談?只是見解必異罷了。”
子路又與夫子討論了一會天下時勢,估計葉公與楚昭王的為人,將可能遇到的情形……
子路一邊與夫子交談,一邊驅車疾馳,竟忘記了辨認方向與路徑。不知行了多久,前邊一條茫茫蕩蕩的大河擋住了去路,河寬數丈,波浪滔天,那氣勢頗似三年前所見到的黃河。河上既無橋樑,又無船隻,要想渡過河去,除非插翅飛翔。
突然,有一七十老翁身背漁簍,手提漁叉,從柳樹林裡走了出來,邊走邊唱著
孔子正欲令子路前去問路,那老翁竟睬也不睬地唱著歌走遠了。
不遠處,有兩個人正在肩並肩地拉犁耕地,其中一個魁梧高大,渾身汗津津的,身子彎得像張弓。另一個稍矮一些,但身廣體胖,褲腿挽過膝蓋,兩腳盡是泥巴。孔子讓子路過去向耕田的農夫打聽這條大河的渡口在什麼地方。
子路奉命,順手將手中的韁繩交給了孔子,匆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