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4部分,神箭傳說,莫莫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隊確實算得上是精銳,但這僅僅是來自於他們的裝備與個人實力而已。隱約中楊誠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至少與自己想象中地那樣有著一定地差別。直到在進入雍門要塞後,他才從眾人凝重、堅毅而又夾雜著一絲茫然的眼神,發現了端倪—京畿部隊地軍魂沒了。
章盛這個無敵的統帥雖然久不視事,但卻一直都作為京畿甚至是朝廷軍隊的精神支柱而存在。但是在章盛撒手離世後,這個精神支柱卻在傾刻間轟然倒塌,章氏父子地無能、趙長河的任人唯親、陳博猜疑之下任用宦官為監軍……之後的種種都讓這支精銳的部隊陷入了無盡的茫然與迷惑之中。反觀神威營,因為劉虎的存在,仍然保持著其巔峰水平的戰力,在京畿部隊中猶如鶴立雞群。不過若是他們也遭遇到京畿部隊這樣的事情,想必也無法獲得以數百人殺得數萬朔方鐵騎駐足營內的輝煌戰績吧。
京畿部隊已經四分五裂,趙長河與陳博抽走的又幾乎全是精銳,猶留在長安的,除了褚與任和歐陽忠平的兩營騎兵外,已經不是那麼出
不過楊誠有信心,只要能重塑他們的軍魂,必然可以部隊煥發出其應有的光彩。要重塑軍魂,便得首先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接受自己,這些絕不是一道道嚴厲的軍令可以辦到的。
或許懾於劉虎不斷梭巡的嚴厲眼神,在楊誠發話之後眾人仍然保持著沉默。足足過了好一會,才有一名面相老實忠直的千夫長站了起來,看了一眼楊誠鼓勵的眼神後才嚅嚅說道:“依末將看來,我們據險而守,城中糧草物資充足,就算被困上一年,也沒什麼問題。所以,所以末將認為可暫避叛軍鋒芒,固守不出!”
—
“末將認為萬萬不可!”早在那名千夫長透出固守的意思時,便有數人面露憤憤之色,若不是礙於劉虎的凌厲眼神,只怕早就大聲批駁了。饒是如此,一待那人說完。其中一人便騰然而起,大聲說道:“就算戰死,末將等人也不願做這縮頭烏龜。叛軍這才剛入長安,並未站穩腳跟;外城還有三十多萬百姓,均是心向朝廷。而且叛軍入城後強佔民房,為了方便安置攻城器械。又將東城百姓趕出,將其房屋夷為平地!民心可用,我們正該趁其不備,全力一戰,將其逐出長安城外!”
他周圍的幾名將領均是點頭附和,連劉虎一派的李康信、賴子南等人也是面有讚許之色,只是他們向來唯劉虎之命是從,根本用不著發表自己地見解。楊誠環視眾人,贊同這個意見的倒還真不少。想必是之前城中力薄。不得以而退守內城;而現在劉虎率軍返回,後面還有荊州軍呼應,以京畿軍長久以來的自傲,當然不允許叛軍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耀武揚威了。而剛才第一個發言的千夫長及幾名與之持相同意見的將領,見大多數人都支援出戰,也不敢犯眾怒,均是低頭不語。
“唐校尉好像有不同的見解?”楊誠轉向嘴角掛著一絲不屑地唐道正,一臉誠心討教的神情。在甲冑鮮明的廳內,唐道正的一身寬大儒衫顯得格格不入。楊誠早已猜到這便是連劉虎也表示讚賞的西城校尉唐道正了,除了以儒將自詡的他。還有誰會如此特立獨行。特別是他向來鄙視衝鋒陷陣的將領,常自言:每陣必前,莽夫而已。軍不折十之八九,豈容吾輩拔劍!這話一出,頓時在軍中引起喧然大波。幾乎大部份將領都心生不滿。若不是在這非常時期。只怕他已經因犯眾怒而無法立足了。
從劉虎口中聽到他這句話時,楊誠也不禁汗顏不已。他和劉虎都算得上唐道正極為鄙視的一類人了。雖然他也知道將領的安危對全軍有著重要地影響,不過他們都是小兵出身,衝鋒陷陣已成了習慣。更固執的認為將領的身先士卒。可以極大的激勵士氣。至於自己可能會當先戰死的情形,卻已經直接忽略了。
正因為這樣,楊誠便對這個未曾謀面的西城校尉極是好奇,從一開始便暗自觀察。不過除了開始打量了楊誠兩眼後,入座後的唐道正便眼觀鼻、鼻觀心,連動都懶得動一下。直到眾將因戰和守爭論時,才有一絲細微的反應,若非楊誠暗中留意,還真無法發現。
聽到楊誠指名要自己發現見解,唐道正似乎有些驚訝,不過隨即冷靜下來,拱手一禮:“一切旦聽忠勇侯、威武侯之令,末將並無絲毫異議。”說罷又恢復了之前的模樣,絲毫不理會眾人投向他的目光。
話音一落,頓時引起一陣噓聲。因為之前地言論和作為,唐道正在軍中並不得多少人的贊同,很多人均將其與膽小鬼、任人唯親劃上等號。現在聽到此番言語,眾人鄙視的表情頓時顯露無遺。
見對方婉拒了自己,楊誠卻並沒有放棄,不依不饒地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