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貓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4章 異類夢想,巨星,七七家d貓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需要多一點夢想,少一點生活;我需要那黑暗之中,多一點光芒。我內心的眼淚你永遠看不見,所以見鬼去吧!你可以哭到淚成汪洋,然後對我放手。你是你所愛的自己,而非別人所愛看到的你的樣子(you。are。what。you。love,not。who。loves。you),在一個被‘是’的喊聲環繞的世界裡,我聽到了一聲嘶吼:不,不!”
雨果的腦海裡在響徹著緩慢沉穩卻飽含激昂的鼓點節奏,那澎湃的情緒猶如巨浪拍打著海岸的岩石一般,節奏並不快,一下,又一下,狠狠地擊打出無止境的迴響,在碧海藍天之下震盪出一陣陣音浪,讓整個世界都開始輕輕動盪起來。
這是一個充滿無數爭議的錯雜世界,人們總是排斥異類,因為異類所代表的未知往往會讓人恐慌,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bruno)曾經因為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每一個新生事物出現時,都是如此。
四十年代末搖滾第一次出現時被認為是道德淪喪的產物;七十年代中期朋克第一次出現時被認為是搖滾毀滅的開端;八十年代末網際網路出現時被認為是人類安全的最大威脅;九十年代初期垃圾搖滾出現時被認為是無病呻吟的垃圾音樂……還有更多更多,曾經女人被認為是見不得光的附屬品,曾經黑人是不具備人權的低等生物,曾經感冒是可以奪走生命的災難,曾經同性戀是需要被處以極刑的異端,曾經飛翔被認為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曾經登陸月球被認為是荒天下之大謬的痴心妄想……
這就是社會的必然。太多人安逸於生活,太多人不敢做夢,任何一點點稍微偉大一點的夢想,似乎就會被認為是破壞生活的產物,將會讓他們“平靜生活”支離破碎,每一個人都甘於平凡,努力地將自己隱藏在社會的普羅大眾之中,唯恐任何一點點異端,就會讓他們成為第二個喬爾丹諾-布魯諾。
但如果所有人都這樣,社會就不會進步;如果沒有人敢於邁出第一步,夢想就不會實現。夢想有多大,未來就有多遠,曾幾何時,外太空被認為是根本不可能觸及的夢想,但現在卻已經觸手可及;現在,人們認為銀河系之外太過虛無縹緲,但誰又知道,未來的某一天,那是否會成為出門逛街一般簡單而普通的事情。
我們需要多一點點夢想,少一點點生活;我們需要在這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多一點點光亮,指引著自己不斷前進。我們不能因為社會的平凡和普通就束縛自己的夢想,抹平自己的個性,收斂自己的鋒芒。這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沒有人能夠否認這一點,也許在別人看來無比簡單隨意,似乎“個性”就代表著肆意不羈、隨心所欲,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正因為這個社會排斥異類,所以個性也就成為了異類的代表,人們會集中所有力量來排擠異類。這使得異類的每一個腳印都無比艱辛,就好像爭取“男女平等”了半個多世紀之後,職場的性別。歧視依舊無法徹底解決;黑人爭取到了自己的權利之後,數十年之後的2014年依舊發生了轟動全球的“弗格森事件”。
異類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茫茫前路之上舉步維艱,更為可怕的是,他們懷抱著夢想,卻根本不知道夢想的終點是什麼,因為他們就是開闢道路的先鋒者,他們只能自己摸索著前進,揹負著整個社會的排斥和壓力,邁開步伐。但可笑的是,異類們內心的眼淚,從來沒有人可以看得見,也沒有人願意看見。
所以,都見鬼去吧!那些所謂的社會主流可以讓淚水變成汪洋大海,但請賜予我自由。
“你是你所愛的自己,而非別人所愛看到的你的樣子(you。are。what。you。love,not。who。loves。you)”,你就是自己*的模樣,堅持做自己,不要因為他人對你的期待、偏見、歧視和排斥就改變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如此與眾不同,我們恰恰就是因為自己的特別才成為了自己。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千篇一律的芭比娃娃,我們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按照別人的期望改變自己。
所以……在一個充斥著“是,是,是”的世界裡,那一聲飽含這所有怒火的“不”,平地而起!
雨果曾經以為自己渺小的夢想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他想要把搖滾的信仰種子再次種植下去,並且澆灌出嫩芽,使之茁壯成長。這就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因為雨果所瞭解的歷史軌跡清晰地證明了這一點,但雨果還是義無返顧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即使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