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貓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53 雷霆一擊,巨星,七七家d貓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步一步地將“辛德勒的名單”、將雨果拉入谷底,把他們的名聲徹底抹黑,但還沒有等到她下一步行動,一股陰謀詭計的驚濤駭浪就撲面而來,讓她惶恐不安。
此時特蕾西終於感覺到,她的身後似乎有一隻巨大的黑手正在擺弄著棋局,而她就是這盤棋局的犧牲者。難道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更為準確說是史蒂文所代表的猶太人團體嗎?這是特蕾西唯一能夠想到的對手,如果猶太人團體出手,那麼特蕾西的生存希望就十分渺茫了,這讓特蕾西一點一點地被恐懼所吞沒。
不過猜測歸猜測,在事情水落石出之前,特蕾西自然不能承認,她在面對媒體時還是從容地否認了這些說法,並且也堅決地譴責了圈內這種潛規則的惡行,認為必須取締,還好萊塢一個清淨的環境。
伴隨著討論展開,新聞媒體一直緊閉著的嘴巴剎那間就張開了,頓時狼煙四起。
“紐約時報”以“男演員的生存狀態”為標題進行了深度報道,這篇報道之中顛覆了所有人對於好萊塢的固定想法,人們一直認為女演員才是潛規則的受害者,但事實上男演員的潛規則往往更加惡劣,男演員不僅要經歷異性的騷擾,來自同性的玩弄更是無法避免,這也使得男演員往往需要忍辱負重才能殺出一條血路,只是男人比女人更加堅強更加堅韌,所以造成了外界的錯覺。
事實也是如此,女演員雖然容易被冠上“花瓶”的名號,但女演員要闖出名堂遠遠比男演員容易,一脫成名、小妞電影一炮而紅、性感形象搏出位等等,依靠自身優勢能夠取得的效果往往十分容易。可是男演員想要遵循同樣的路數,就幾乎沒有任何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女演員更新換代速度遠遠比男演員迅速的原因。
“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問世之後掀起了軒然大波,頓時整個輿論都風聲鶴唳,幾乎所有線上上的男演員都被拿出來猜測一番。當然,女製作人、女導演們更是成為了槍靶子,人們對於“洛杉磯時報”報道之中的女製作人探討更加熱烈起來。
而隨後“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等全國發行的大型報紙也都相繼報道了這一次的“刷票門”事件,將這位聲名狼藉的女製作人推向了風口浪尖。
此時,這名不知名的女製作人已經不僅僅是被譴責而已,她完完全全就是成為了真正的“女巫”,所有新聞媒體都在把她當做典型進行批判,彷佛只要譴責了這一名女製作人,整個好萊塢都會得到淨化一般。
這也是好萊塢的典型伎倆,潛規則處處存在,但卻沒有人願意承受罵名,此時有一個替罪羊了,自然沒有人願意放過,所有汙水都一口氣往這名女製作人身上潑。其實這名女製作人經歷的就是之前邁克爾-傑克遜經歷的事情,唯一的不同就在於,邁克爾事件有受害者當事人的煽風點火,引爆同情的同時也容易讓人們更加痛恨加害者;但這一次卻沒有受害者,也沒有明確清晰的加害者,只是一個行業現象,所以整體聲勢並沒有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此時的特蕾西只覺得草木皆兵,她只覺得自己隨時都有可能被暴露出來,然後她就會成為“女巫審判”的犧牲者。這種感覺很是糟糕,讓特蕾西不僅覺得四面楚歌,更覺得自己此時就站在懸崖邊上,狂風肆虐,她的生命已經岌岌可危。但偏偏卻又被吊在半空,不上不下。這種走鋼絲的驚慌、恐懼心態,一點一點地將她吞食,如果說事情一口氣爆發出來也許痛苦還會少一點,但像現在這樣一點一點蠶食,卻讓她飽受折磨。
特蕾西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堅持多久,她也想不出任何解決辦法:因為她不能承認,她也不能輕舉妄動,否則一旦她不打自招,矛頭對準了她,所有事情也就沒有挽回餘地了。所以,她只能站在原地繼續承受著煎熬。
整個刷票門事件已經是驚濤駭浪了,而最後的雷霆一擊緊隨而來,根本就沒有給特蕾西任何喘息的機會。
“好萊塢報道”第一次正式證實了“洛杉磯時報”的新聞,他們強烈譴責了某位女製作人刷票房的惡劣行為,這是對整個好萊塢規則的顛覆和反抗,認為這種行為必須嚴懲。
雖然“好萊塢報道”並沒有公佈這名女製作人的名字,但顯然圈內的調查已經水落石出了,刷票門事件屬實!而對於公眾來說,刷票門事實的確認也就伴隨著潛規則事件的確認,這將整個事件推向了巔峰時刻,只是……那麼這位罪魁禍首到底是誰呢?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哈閱讀,給作品投推薦票、月票。您給予的支援,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會員特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