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貓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8章 探索壁壘,巨星,七七家d貓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天差地別。這就是演技的突破和深入。
只是,從萊昂納多的表演方式裡,雨果卻領悟到了一點,其實他需要尋找的不是平衡點,而是自己和角色之間的共鳴,屬於自己的部分多一點,還是屬於角色的部分多一點,這都無所謂,重要還是自己和角色之間的呼應,然後產生化學反應。
就好像萊昂納多,一個連線點就將蘭波完全塑造了出來,至於蘭波形象之中到底是真實屬性更多還是萊昂納多屬性更多,這根本就不是重點;雨果所應該尋找的是他和角色之間的連線點——不僅僅是一個,而是多個,連線點越多,就會讓雨果發現他和角色更多的相同和差異,然後用他的理解和閱讀去將角色完善。
雖然說雨果是非科班出身的,他也從來都沒有系統地進行演技學習,但是在與合作演員的不斷交流中,在自己表演過程的不斷探索中,雨果也逐漸成為了方法派的代表人物,但同時又走出了屬於自己不同的特色。
所謂的方法派表演就是演員在詮釋角色時,必須精於觀察事實,揣摩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想象出演繹角色的心理壯觀,從而達到精準、可信的表演效果,沒有表演的痕跡,讓觀者可以忘記演員的表演,而對角色感同身受。
方法派在整個好萊塢歷史上大放異彩,馬龍-白蘭度、保羅-紐曼、傑克-尼科爾森、梅麗爾-斯特里普、丹尼爾-戴-劉易斯、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達斯汀-霍夫曼等人全部都是方法派演技的代表人物。
“聞香識女人”的阿爾、“義海雄風”的傑克、“辛德勒的名單”的連姆、“低俗小說”的塞繆爾,全部都是方法派演技的代表人物,在這些強大的影響之下,雨果也逐漸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方法派演技道路。
方法派演技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主張體驗,讓演員與角色合一,演員應該主動感受到角色的情緒,和角色完全一樣正確地、合乎邏輯地、有順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樣去思考、希望、祈求和行動。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有意識的心理技術達到下意識的創作。
所以,馬龍為了抽菸“碼頭風雲”會在碼頭工人之中生活了數月;而羅伯特為了演好“計程車司機”更是真正地在紐約街頭開了兩個月計程車;達斯汀為了出演“雨人”和自閉症患者待了近一個月時間。
雨果最開始是單純地模仿、單純地表演,而後逐漸學會揣摩角色心理,讓自己站在角色的位置上進行表演,“辛德勒的名單”之中雨果尋找到了突破點,阿蒙-戈斯的完美上身幾乎讓雨果無法分清楚電影和現實;隨後,雨果又開始學習以自己為主導來詮釋角色,試圖讓角色帶有更多的自己風格,依靠自己的本色塑造出特別的角色。
但不管是演技的哪個階段,雨果對於角色的體驗、心理、經歷都十分重視,他一直努力地尋找到自己和角色之間的共鳴,繼而真實地呈現出角色面對故事時的反應。其實這就是方法派的一種。
不過現在雨果卻遇到了瓶頸,他試圖尋找自己和角色之間的平衡,在準確的時間點上呈現出最為準確的情緒和動作,讓每一個角色打上屬於自己的鮮明烙印,其實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派別的表演方法:表現派。
不同於方法派的體驗模式,表現派是英國傳統表演方法,說通俗點就是利用紮實的基本功,在正確的時間進行正確的表演,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演技概念。
兩種派別的表演無謂高低,雖然方法派在好萊塢佔據了主要地位,但有許多導演就要求演員使用表現派的表演,其中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就是典型代表。
非學院派出身的雨果正在嘗試在方法派的基礎上融合表現派的表演方式,但這個過程顯然沒有那麼簡單。和萊昂納多的交談讓雨果意識到,他所要尋找的不是平衡,而是更多的共鳴、更多的理解,用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去理解角色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之中尋找到表演的時機。
“哪部分應該溫和一點,哪部分又應該冷血一點;哪部分應該紳士一點,哪部分又應該殘忍一點;哪部分應該冷靜一點,哪部分又應該狂暴一點”,這不是由雨果來決定的,而是由角色由劇本來決定的,當尋找到自己和角色的契合點和呼應點之後,這些問題的答案自然而然就會水落石出。
可是,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如何不在角色之中迷失自我,又如何在自我之中挖掘出角色,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時此刻,雨果真正地感受到了那層演技壁壘,讓他困惑讓他掙扎讓他糾結,卻也讓他亢奮讓他激動讓他期待的壁壘。
“所以,你在研究角色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