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 首議遷都,三國之特工皇帝,諱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拳給董卓深深行了一禮說道:“弘農王不過一黃口小兒,相國無須過多擔憂,如今只需命溫候嚴守虎牢關,莫要讓他二度前往酸棗、與袁紹等人匯合便可!”

出班說話的,是個年約五旬的大臣。這大臣下巴上生著一縷斑白鬍須,兩隻細長的眼睛雖是不大,卻閃爍著慧黠光彩。

此人董卓認得,正是太僕王允。見王允最先出班說話,董卓點了點頭,輕嘆了一聲說道:“社稷將傾,眾人都三緘其口,唯王太僕敢於出班直言,可謂是大忠大義!”

“相國!”董卓的話剛落音,眾臣中又站起一人,抱拳對他說道:“小婿方才正在思索,賊軍進駐酸棗,與天軍對抗。徐榮將軍在梁地擊潰孫堅,逆賊王匡於河陽津一帶,更是險些全軍覆沒!大漢官軍一路凱旋,賊軍並非敵手!而劉辯雖屢次逃脫,到如今麾下兵馬不過千人,也不足為懼。真正威脅著洛陽的,乃是北地白波軍!”

站起來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董卓的女婿牛輔。

牛輔為人粗豪,平日裡有勇無謀,在坐的大臣們都知道,憑著他的能耐是說不出這番話來的,一定有人在他背後指點。

可大臣們卻沒有一個是傻子,牛輔站出來說話,定然是董卓已經有了算計,在董卓說出計劃之前,冒然出口,極可能惹來殺身之禍,是以所有人全都低著頭,默默的等著董卓說話。

“牛將軍所言不差!”董卓點了點頭,輕嘆了一聲,一臉糾葛的對在坐的大臣們說道:“本相近日思量一事,且說於眾位商議!”

廳內坐著的眾人都知道正題來了,紛紛把臉轉向董卓,等著他繼續把話說下去。

“本相以為,如今賊兵犯境,前方僅有虎牢關一處關口扼守,死守洛陽必定不是完全之策!”環視了一圈眾人,董卓微微擰著眉頭說道:“當今之計,唯有遷都,方可保得朝廷周全!”

“不可!”自從佔據了洛陽,董卓一直以來,採取的都是高壓政策,敢於反抗他的人,被他公開或秘密處死的,已是不計其數,他本以為遷都之事提出,大臣們定然不敢公開反對,可他才剛表露出有遷都的意思,一個大臣就站了起來,抱拳對他說道:“關中殘破零落,百姓民生凋敝,若是強行將都城遷往長安,恐民心生亂。遷都容易,可安穩民心卻是極難!由此可見遷都乃是禍亂社稷根本之事,相國切不可為之!”

站起說話的人,不過四旬年紀,身量矮小,乾瘦乾瘦的,尤其是他面部的面板,微微有些泛黃,讓人見了他,會覺著他像是個得了重病的病夫。

董卓沒有想到有人敢當面反對他遷都,更沒想到第一個反對他遷都的,竟然會是司徒楊彪。

他深深的擰起眉頭,惡狠狠的瞪著楊彪,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道:“楊司徒莫不是敢阻撓國家大計?”

說出這句話,擺明是董卓已下定遷都的決心,在此提及,不過是想得到眾人的支援,若是有人膽敢反對,便是與他過不去。

董卓這麼一喝,大臣們紛紛低下了頭,唯有楊彪還挺直而立,與董卓怒目相對。

大廳一片沉寂,靜的連人喘氣都能清晰的聽到,氣氛沉悶的幾乎憋的眾人一陣頭暈目眩。

“相國!”氣氛壓抑的所有人都感到後脊樑躥起一陣冰冷的寒意,另一個大臣站了起來,抱拳對董卓說道:“楊司徒所言不差!自王莽篡逆,赤眉攻入長安,長安城已是隻餘下一片殘垣斷壁,雖經數百年修葺,可帝王之氣已蕩然無存,實非立都之所。如此便也罷了,若是遷都長安,必定要從洛陽一帶遷移人口,方可保長安繁華。洛陽百姓世居此地,要他們背井離鄉,恐怕百人之中,也絕不會有一兩人答應,遷都難度可想而知!捨棄自光武帝伊始便著力經營的洛陽,選擇凋敝破敗的長安為都城,實為不智!”

幫著楊彪說話的,是另一位位列三公的高官太尉黃琬。

見黃琬也公開反對遷都,董卓長跪而起,兩眼圓睜,怒目瞪著他和楊彪,由於憤怒,他嘴邊的鬍鬚也微微的顫抖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