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4章 臨危投誠,三國之特工皇帝,諱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事情的時候,一個府中的衛士突然找到他,說是孫權請他前去議事。
雖說對戰勝朝廷大軍已經沒了任何指望,得知孫權喚他,張昭還是趕忙隨著衛士來到了吳侯府。
匆匆忙忙的趕往前廳,到了門口,他發現孫權還沒有離去,抱拳躬身向廳內的孫權行了個大禮說道:“聽聞吳侯召喚,下僚不敢怠慢連忙趕來,然實有路途,來的晚些,吳侯莫怪!”
朝張昭虛抬了一下手,孫權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對他說道:“江東危矣,孫氏危矣。請張公前來,乃是與公商討唯一可保孫氏之策!”
張昭也是江東老臣,孫權說出要與他商議抱拳孫氏的法子,張昭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腰卻是又躬的比先前更低了。
看著張昭,孫權輕輕嘆息了一聲說道:“前方戰報,諸葛瑾領軍攔阻諸葛均,卻是縷縷受挫,如今五萬大軍後無退路前無可進之途,已是向朝廷投降。陸遜所部水軍,本是阻攔朝廷大軍之關鍵,如今也是全軍覆沒,多半將士戰死,剩餘的,則是追隨陸遜,向朝廷投誠!”
孫權所說的這些,張昭是清清楚楚。
可他並沒有應聲,只是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等待著孫權把話接著說下去至強劍聖最新章節。
目光落在張昭的身上,孫權眉頭緊鎖,一臉糾葛的說道:“方才家母與某說了幾句話,使得某茅塞頓開!”
當孫權說他茅塞頓開時,張昭還是沒有應聲。
從孫權的話中,他好似聽出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意味。
他曾勸說過孫權,漢軍南下,江東軍難以抵敵,只是當時孫權一心保住江東,保住孫氏基業,不肯向大漢朝廷臣服,至少是不肯將手中實權交給當今的皇帝。
然而當今皇帝與已經過世的桓靈二帝不同。
只知享樂,將大漢江山禍害到滿目瘡痍的桓靈二帝,臨到最後,所能做的只有將手中權力放給各路諸侯,已保江山穩固。
他們的做法,在當時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用,然而時日久遠,豪雄們手中權勢過大,朝廷在豪雄的眼中,也是漸漸沒了威儀。
當今皇帝,沿用秦制,將各地分為刺史部,任命刺史管轄。
除了刺史,皇帝甚至還安插了一些官職並不是很高,卻有著不小實權的官員進駐各地,監督刺史舉動。
從這些舉措,張昭也是能看出,當今的皇帝,是要把皇權集中在手中。
孫權雖說承認大漢朝廷,然而他打算私自坐擁江東,持掌自家兵馬,保留爭奪天下的力量,與皇帝的大一統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馳。
江東被朝廷大軍討伐,也是情理之中。
早先勸說過孫權,只是他當時並不聽信,如今的張昭,也是不想提起這些事情。
孫權流露出投效朝廷的想法,張昭要做的,只是他說出盤算,看如何在兵敗如山的情況下,還能存留下與朝廷談判的籌碼。
“張公早先勸說過某!”目光始終沒有從張昭的身上挪開,孫權輕輕嘆息了一聲,一臉懊惱的說道:“某隻恨當日未有聽信張公!”
孫權竟會主動認錯,確實是出乎了張昭的意料。
一臉愕然的看著孫權,張昭嘴巴微微張著,然而他還是沒有說話。
話已經說到了這個程度,他再說什麼也是多餘,無非是讓孫權心內更加困惑、煩躁。
張昭沒有吭聲,孫權果然是接著說道:“某有心投效朝廷,只是不曉得當今陛下可會再給某投誠之機。思量再三,江東眾人之中,唯張公思慮周祥,還望張公前往,向陛下呈稟某投誠之意!”
孫權提出的要求,讓張昭感到很是為難。
緊鎖著眉頭,張昭沉吟了片刻,才回道:“吳侯當日無有向朝廷投誠之意,如今我江東水軍為朝廷擊破,江東兵馬不過區區三萬。憑藉三萬人,意欲投效,怕是當今陛下難以應允!”
“張公!”也曉得張昭因何這般困惑,孫權對他說道:“江東兵馬雖是隻有三萬,某若將三萬兵馬聚集建鄴,以建鄴城中糧草,之城一年並非難事!當今陛下急於一統天下,某領軍投誠,對他只有好處,而並無半點害處。張公若有疑慮,某再尋他人便是!”
孫權雖是說著再尋他人,可看著張昭的時候,眼神裡卻滿滿的都是期待。
被孫權這樣盯著,張昭心內是一陣糾葛,緊鎖著眉頭想了片刻,才嘆息了一聲說道:“吳侯既有投效朝廷之意,下僚便去走一遭。倘若事情不成,下僚先於吳侯一步便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