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部分,吾國與吾民,不受約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種價值於一身,這在基督徒是難以想象的。我們能夠同時生活在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不認為兩者一定會有什麼衝突。因為人類的精神是被用來美化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質,或許還能幫助生活克服感官世界中不可避免的種種醜惡和痛苦,而不是用來逃避生活,或去找尋來生來世生活的意義。孔子在回答一位弟子有關死亡的問題時說:“未知生,焉知死?”表達了一種對於生命問題的庸常、具體而實用的態度,正是這種認識造就了我們現在國民生活的特徵和思考的特徵。
這個立場為我們樹立了許多價值尺度,這種生活標準佔據了知識和人生的任何一個側面,它說明了我們之所以喜愛或憎惡某一事物的原因。這個生活標準已經融入我們的民族意識,不需要任何文字上的說明、界定或闡釋。我認為也正是這種主活標準促使我們在藝術、人生和文章中本能地懷疑都市文化,而崇尚田園理想;促使我們在理智的時刻厭惡宗教,玩玩佛學但從不完全接受其邏輯的結論:促使我們憎惡機械發明。正是這種對於生活的本能的信仰,給予我們一種濃厚的庸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