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權勢漸大,朝中趨炎附勢者爭往投靠,嫪毐黨同伐異,培植羽翼,聲勢漸漸已能與呂不韋分庭抗禮。
嫪毐既貴,也不曾忘卻李斯,數度盛情相邀,均為李斯婉拒。李斯倒不是放不下臉面,去跟從這個當日的小弟。李斯連呂不韋都看不起,更何況嫪毐。他知道嫪毐終非成事之人,早晚必敗,從之雖可得意於一時,禍患卻在長遠。李斯自感天命荷身,必穩妥以求周全,故而不肯依附嫪毐。嫪毐志得意猖,身邊人滿為患,也不來強求。呂不韋見李斯拒絕嫪毐,嘴上雖然沒說什麼,心裡卻頗是欣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看來李斯畢竟還是忠心於自己的呀。
李斯知道呂不韋會這麼想。他就是要呂不韋這樣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六章 李斯的精心佈局 11、斷翅天使
情場失意之後,呂不韋突然間頹唐了許多,面容清減,發有霜色。聖人生而知之,先知先覺,所以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普通人卻往往只有在事後才會恍然大悟,檢討得失。嫪毐先霸佔了呂不韋的女人,再來瓜分呂不韋的權力,這時,呂不韋不免有了悔意,覺得太便宜了這對狗男女。然而木已成舟,後悔藥無處可覓。呂不韋轉而記恨甘羅,他恨甘羅為什麼不再度自作主張,當真把嫪毐這個賤人閹了;他恨甘羅把事情辦得太過漂亮,漂亮得沒有絲毫挽回的餘地。
錯誤既然已經鑄成,也只好一錯到底。只要再做一件事,呂不韋就可以徹底地將那個負心的女人從自己生命中抹去。他要殺死甘羅。甘羅的存在,對他既是一種有形的威脅,讓他覺得總有把柄攥在別人手裡;又是一種無聲的嘲笑,嘲笑他既給自己戴綠帽,又替人家作嫁衣。存在就是不合理,所以甘羅必須死去。父子情誼,且等來生再續。
幾天之後,一則神話在咸陽城裡傳誦開來。這則神話說的就是甘羅的突然暴亡。甘羅死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紫衣吏持天符翩然而至,對他說道:“奉上帝命,召君歸天上。”夢醒未幾,甘羅便無疾而卒。於是滿城唏噓,無盡嘆息。沒有人對甘羅的死因有任何懷疑。或許他們都以為,像甘羅這樣的天才,就應該這樣死亡,也只能這樣死亡,像流星一般劃過天空,用璀璨換長生,以剎那為永恆。
有些人死得太早,有些人死得太晚,而有些人根本就不應該出生。甘羅過早地得到智慧,卻也過早地失去呼吸。透過呂不韋為掩飾他真實死因而編造出來的神話,甘羅得以神化,死後哀榮,更勝生前。婦人們將其奉為神明,為之立廟建祠,香火祭祀,禱告求以為子。此時的婦人,自然還沒有讀過千年之後蘇東坡的那首著名的自嘲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呂不韋瞞過了所有人,卻瞞不了李斯。甘羅之死早在他預料之中,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
一個孩子死去了,另一個孩子卻即將出生,嫪毐與太后的孩子。嫪毐與太后日夜交歡,不久太后便懷妊。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計劃外的生育,對太后來說,計劃外生育不僅是丟醜,更是要丟掉性命的。孩子他爹束手無策,天真地想要和太后雙雙殉情。還好太后處變不驚,從容化解危機。她謊稱自己生病,行重金賄賂卜者,使詐言宮中鬧鬼,當避西方二百里之外。於是太后去咸陽而徙雍城,居大鄭宮。嫪毐自然隨行。孩子出生之後,築密室藏而育之,不使人知。
李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或目睹或耳聞了這眾多的事情。他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呂不韋為什麼不秘密將嫪毐送入太后宮中,而要大費周折,在眾人面前演一出詐為閹割的鬧劇?嫪毐與太后為何突然行色匆匆地離開咸陽,他們在隱藏什麼,又在逃避什麼?這兩個問題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絡?
沒有人會告訴李斯答案,也沒有人能告訴李斯答案。
第六章 李斯的精心佈局 12、關於呂不韋的分析報告
事出必有因。李斯像一個偵探,擺在他面前的案情已然明朗,動機卻隱晦不明。他要完成從案情到動機的倒推還原過程。
先來分析呂不韋。
奧卡姆剃刀的原則是:如無必要,不得增加實體數目。對一樁陰謀而言,如無必要,不得增加旁觀者數目。雖然旁觀者未必能成為知情者,但畢竟平添了許多被戳穿的風險。呂不韋為了將嫪毐扮作宦者送入太后宮中,煞費苦心,人證物證全都備齊,該辦的手續一道也沒落下,該蓋的公章一個也沒省略。其動機何在?首先排除呂不韋是白痴的可能性,即肯定呂不韋是一個智力健全的完全行為人,完全清楚自己的行為所可能導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