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部分,百行逆天,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家大事了,他這樣子卻十足像個逗笑的小丑,立朝三十餘年,卻是那裡有人見過這種即興表演的?更難得的是,這小子還在那裡洋洋自得的,直如掩耳盜鈴般地秀著,出著洋相。
方天這會兒卻是仍不自知的自以為大隱於朝著,得瑟著;
大正王早就被引得靈識緊緊地打量著方天,看著他吊兒郎當地斜倚在柱子上,如同看戲般的神情。
險些連話都忍不住要說錯的大正王,這時卻以元嬰高手的全身功力急速運轉,強忍著,虧得他自制力驚人,心神更是穩入山嶽之重,這會兒還是意識到法家之說要緊,國朝為重,他暫時還顧不上這個小角色,也罷了由這小子去吧。
方天卻仍自暗想著,也不知怎麼地,這堂內好像不是戒備森嚴的樣子,至少柱後沒有刀斧手這一類人物啊。
方天心裡暗自腹誹,這啥大正王,那有俺們那裡的秦始皇那麼講究,到底也是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心裡也放鬆下來,聽起李幹高談闊論,一邊卻想著如何脫身,至於這個在辯論上幫李幹,助他一臂之力的諾言,他早就拋在腦後了,這會兒還是小命要緊些啊。
方天這會兒仍自站在柱後,偷眼打量著著堂內,這時只見李幹抬首拱手,四周一揖昂聲說:“臣本大河國人,遊學六國,觀六國朝政,如今言政者多,治政者眾,而民從者少。得識法家遂研習十餘年,終有管見。此番能得大王與眾大人指點實平生幸事也”。
回了口氣,接著說:“論法,臣愚見如下“…。。法莫如顯,君無見其所欲。去好去惡,臣乃見素;…………。”
大正王點頭讚歎:“賢哉斯言,可是人各有喜好,如何才能使百姓安定,國家富足啊?”
李幹答道:“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大正王聽李幹說到這裡,不由頻頻點頭;他又抬頭看著眾臣說道:“眾卿以為李幹之說如何啊?眾卿可還有何高見。”
眾臣逐一發言問難,奈何李幹也是飽學之士,他早對百家之言瞭解到極致的,加上昨日與方天又交談了半日,如今李幹也是有了準備,許多本想不通的事,這時也是有了新解了,這時他也不慌不忙地組織著語言逐一回復著,卻顯得十分鎮靜自若。
眾文臣紛紛站出詰問,又逐一退下無語起來。
這時就看見眾臣看向一位老者,這位老者站起來也是微微一笑說:“老夫孟希賢,見過大王。”
大正王聽得老者報名,也是不由站起驚道:“孟夫子何時入國的,為何不曾聽聞啊。”
老者拱手說:“老夫月前聽聞貴國有《百家治國論》之辯,不由心癢難撓,如此盛事,老夫豈能錯過啊,這不讓門人領著就來了,有不敬之處,尚請大王見諒。”
一邊幾位大臣,想來就是這孟夫子的學生弟子了,這時也都站出來對著大正王連忙躬身請罪。
大正王大笑:“哈!哈!哈,諸位大臣都別急著請罪,難得先生前來我紅月王國,今日中午孤與先生同醉。”
大正王向下吩咐道“文叵勤,太常寺可有準備?”
站在佇列前方的一名官員,正是太常寺長卿文叵勤,見大正王問起,文叵勤走出佇列,對大正王拱手道:“回大王,太常寺早已準備妥當了。”
大正王又向後看去,下方光祿寺禮部尚書田平同樣出列拱手道:“光祿寺也已準備妥當,只等大王吩咐。”
大正王點頭笑著說:“先生萬里而來,孤今日正好就做個東道,哈!哈!哈!”
老者拱手對大王謝道:“多謝大王垂愛。”
禮畢,老者才一笑轉望韓幹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先生何重利乎?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先生識義乎?…………。。”
斜倚在柱上的方天一聽這就是後世有名的:“義、利之爭啊。”也是聚精會神地聽了起來。
這自古至今法律與道德似乎就在這根子上有著進行了許多流血紛爭,這個道理也沒有人能說得清,無數今古哲人窮辯一生不能辯明。
如今方天按現代人的眼光看,道德與法律應該是並重才是。可古人治國卻非要分個是非出來。但是聽這孟夫子談話直指核心,方天不由得也生了敬佩心,但這世間有幾個人是君子,這義、利之爭看似當以義為首才能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