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聽落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錢財功名,墨桑,閒聽落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就十來天,附送一份鄂州府至建樂城路書的晚報,就送進了鄂州派送鋪。
再隔一天,兩本按月彙集了朝報和晚報以往每日目錄的小冊子,也送進了鄂州城派送鋪。
原本,朝報晚報都是鄂州城裡的讀書人和讀書人家買回去,那份路書出來之後,城裡的大小商戶,甚至家底厚點兒的跑單幫小販,一個個都擠進了順風派送鋪。攫欝攫
認識不認識的,都擺著一臉笑,和劉婆子周姐兒扯著咱都是街坊鄰居,一條街上的,也就隔了一條街,也就兩條街,至少咱都是鄂州人……
或者是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以及周字,諸般種種,陪著笑臉,想方設法想要求一份路書。
朝報上一天一份的糧價絲價布價,以及隔三岔五的南北貨價兒,時令物件的價兒,比如春節將近,建樂城的香料,那漲幅可不小,有幾味驅蟲的香料,他們鄂州城今年便宜的簡直白送!
這一天天的價兒,讓魚米之地,絲綢之鄉、物產豐富的鄂州商人,看的眼熱心跳。
眼光長遠的商人,更是從那些綿紙絲麻等等價兒中間,看到了開年開春,甚至夏季的商機。
南北不通了這一兩年,來自南邊的東西,就連做扇骨的湘妃竹紫竹,都漲得不得了,做房骨的各種竹子,他們鄂州多得是!
而且,聽說北齊的糧行絲行布行,行裡只管往來牽線做箇中人,多麼好!
眼熱心熱了一個來月了,難就難在從鄂州城往建樂城,經平靖關這條路,識路的人太少,幾乎沒有。
從前他們做生意,都是順江南下。
平靖關那條路,遙遠艱難,而且,平靖關從來沒對平民開放過,這條路,幾乎沒人走過。
朝報上的行情,一天天勾著商人們賺錢的渴望,正心思火熱,只困在不知道怎麼走時,這路書突然送到了面前,有了路書,立刻就可以啟程,路上趕一趕,就能趁著年前年後把貨送到建樂城,正是賣貨的好時候!
劉婆子被真熟人假熟人揪著扯著攀交情,扯的她一個頭兩個大,好不容易抽身出來,急急忙忙去找李桑柔。
來要這路書的,還真有好幾家,人家幫過她,甚至救過她,她欠人家的人情,無論如何,得求一求大當家。
李桑柔聽劉婆子說完,立刻爽快之極的答應了。
這路書,她本來就打算敞開供應,要多少都有,劉婆子不說,也一樣是每天都有。
劉婆子鬆了口氣,一溜小跑回到鋪子裡,趕緊開始收單訂路書的錢,一家一家收錢,一家一家排好順序記下來。
訂好路書的商戶小販,趕緊回家,趕緊出城收貨,置辦騾子車輛,請腳伕找同伴,準備啟程的事兒。
行商買賣,快一步和慢一步,那可差著天地呢!
劉婆子和周姐兒兩個人,一邊忙著收訂路書的錢,一邊還要忙著訂明年的朝報或是晚報,以及朝報或晚報的合訂本。
因為那份路書,商人小販們加入了搶買朝報晚報的大軍,原本就不好買的小報,就更加搶不到了,買不到,只要一訂一年。
所有的順風速遞鋪都一個樣子,門臉小旗子高,鄂州這家也不例外,因為鋪子小,就分外顯的人多。
來來往往訂小報取小報買小報的各家,就只能擠進擠出,擠了兩天,也就擠皮實了,看到熟人,點個頭打個招呼,你看看我的小報,我看看你的小報,算了也別藏著掖著了,就這麼拿回去吧,反正滿大街都是拿報看報的,也不多他們一家。
劉婆子和周姐兒兩個人,從一睜眼就開始忙,吃飯這事兒還好,想吃什麼,就讓食肆送什麼。
可小石頭得花心思照顧,尿布屎介子,得換得洗。
劉婆子是個利落人兒,忙了兩天,看著屋裡堆了一堆的尿布,隔天一早,先去典了個健壯婆子回來,幫著洗洗涮涮,帶孩子做家務。
她跟周姐兒,得先把生意張羅好。
……………………
十一月剛過半,潘家三爺潘定江日夜兼程,風塵僕僕,到了鄂州城外。
這一趟赴任,只有錢三奶奶跟著他過來了,孩子一個沒帶,都留在了建樂城。
小廝丫頭,行李物品,也帶的極少,一行五十來人,三十個都是護衛。
潘相把他們府上能打能殺的,特別是二爺潘定山從太原帶回來的那些護衛,都是追過馬賊殺過人的,統統挑出來,都讓潘定江帶上了。
萬一有什麼不妥,好歹有幾分護衛之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