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 :李銳銀城故事,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跪在大門對面。見到三公下了轎子,僕人們慌忙解釋說已經趕了幾回,就是趕不走。賣孩子的男人跪在地上流淚求告說,一家人已經餓死三口,娃兒的媽媽也已經餓死,不然也不會趕著中秋節來賣骨肉,只要一千文錢,若是嫌貴就一文也不要了,只求給孩子放一條生路。銀城內外哪一個逃荒人沒有喝過三公的稀飯,哪一個不曉得三公是活菩薩轉世。看著那渾身襤褸的一對父子,想著自己已經花出去的幾萬兩銀子,劉三公心裡不由得生出幾分恐懼來,真是蒼天不憫,真不知要花多少銀子才能救下這如螻蟻般擁來的災民。想想馬上就是自己的生日,權當是為自己修行陰騭,再多救一條命吧。劉三公苦嘆一聲,當下出了一兩銀子把孩子買下。並又吩咐給這孩子剃了頭,洗了澡,換了衣服,讓他住在僕人房裡。劉三公還又另外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寶兒,要他和族學裡的孩子們一起開蒙讀書。讓劉三公意外的是,這孩子讀起書來竟然是分外的踏實用功。第二年雨季之後災情解除,災民返回鄉里,銀城人又恢復到往日的生活中。當劉三公被皇上降旨加封的訊息傳出後,敲鑼打鼓、結綵抬匾趕來慶祝和致謝的民眾再一次擠滿了街道。 隨著年齡漸長,寶兒成了劉三公身邊最信任的一個家童。三公說只有讓寶兒做伴同去留洋他才能放心。為了鄭重其事,臨行前劉三公把十五歲的寶兒認做了乾兒子,要寶兒給他當堂跪下磕了三個響頭。隨後劉三公給寶兒準備下全套行裝,又賞給寶兒五十兩銀子。等到中秋之後給劉三公過了生日,劉蘭亭就和寶兒一同啟程上路。主僕二人跪別父母,又在祠堂裡焚香跪拜,告別祖先,就此遠離家鄉,漂洋過海。這件事情,當年曾在銀城轟動一時。儘管銀城的鹽商們在數百年的商業經營中,歷練出一種開放的眼光,和敏銳的應變本能,可這種亙古未有、聞所未聞的事情還是叫銀城人難以接受。劉蘭亭在本堂同輩兄弟中排行第七,乳名就隨排行叫了“七郎”。看著七郎和寶兒乘坐的帆船出了下水關,過了艾葉灘,飄飄蕩蕩隨著銀溪一起隱沒在天地蒼茫之處。族裡的人都說三公待七郎好狠心。遠離故土漂洋過海去“留學”,在當時幾乎被所有的人視為畏途。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世家子弟肯放棄科舉的正途,去受這份前途渺茫的洋罪。劉三公受族人推舉做了幾十年的敦睦堂鹽場總辦,他手裡的權力和銀子真不知可以買下多少榮華富貴。可自從劉三公在重慶碼頭上看過一次洋人的鐵甲炮船之後,就下決心要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去學洋務。沒有人會料想到,四年以後,朝廷竟然真的正式下詔廢除科舉設立新學。世世代代讀子曰的人們,被這場鉅變連根拔起,生不如死。大家這才看到了劉三公的遠見。那時的劉蘭亭早已經讀完預科,已是東京帝國大學教育系二年級的學生了。而同去伴讀的寶兒因為聰明好學,劉蘭亭不捨得叫他放棄學習,索性另外僱了人來打雜跑腿。受了主人的恩情,寶兒只有用發奮讀書來報答。先考入成城學校的軍事預科,接著又在劉蘭亭考入東京帝大的同一年,他也在東京考入了陸軍士官學校,隨後經由朝廷派去的督學審定轉為官費資格。報考成城學校之前,為了表###志,劉蘭亭親自為寶兒取了新名:劉振武。從此主僕二人情同手足,真正以兄弟相稱。訊息傳回家來,上上下下一片歡欣鼓舞。都說三公好眼光、好福氣、好造化,竟然同時得了一文一武兩個留洋的兒子。在新學遍地、留洋成風的潮流中,敦睦堂劉家在銀城早已經是先聲奪人、碩果累累了。轉眼間,銀城鹽商的子弟們紛紛效仿劉蘭亭,漂洋過海求學東瀛。銀城的幾座舊書院一時無書可教,門庭冷落,無法改辦新學的只好關門了事。松山書院緊跟潮流,在劉三公的推動之下先改為松山初等小學堂,又改為松山兩等小學堂,從省城延聘教員,引進算學,國文課本,格致圖說,中外地圖等等新式教材,建立了銀城歷史上第一所完全包括初等、高等兩級的新式小學。有了這座兩等小學堂的開創,劉蘭亭要在銀城創辦第一所新式中學的雄心壯志也才有了真正的可能。還在東京帝國大學讀書的時候,劉蘭亭就請一家建築設計所畫了育人學校的建築圖紙寄回銀城,特別囑咐父親要從重慶請來建築師嚴格依照圖紙監督修建。等到劉蘭亭帶著日本教員和全套教學器材回到家鄉的時候,轟動的浪潮久久不能平息。銀城人從來沒有見過風雨操場上的那些跳臺、單槓、雙槓、天橋、浪橋、軟梯,更沒有見過什麼試管、燒杯、地球儀。每當音樂課的風琴聲響起來,或是學生列隊出操的時候,總有許多好奇的人遠遠圍觀,久看不散。就像劉蘭亭預言的那樣,那座嶄新的紅磚三層教學樓,成了銀城最吸引人的新景緻。為了適應新潮流,學校在正式招收適齡學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