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9章 龐大的進出口,民國戰神,鈞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何況只是海軍對付美日聯合艦隊。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有更多的口人比例,可以參與到戰爭當中去。
``````
中日庫頁島爭奪戰結束後,亞洲的局勢看起來是比較穩定的,這樣的情況讓英國政fu比較滿意。
儘管平衡亞洲力量的計劃沒有完成,但是美日聯盟對中華民國形成了足夠的牽制,使得英國的殖民地現在是比較安全的。
雙方的貿易這一年也有了增長,英國人從中華民國這裡進口了很多汽車和電器,以及許多低合金鋼。而英國則向中華民國出口了大量的普通鋼鐵,光是上半年,英國向中華民國出口的鋼鐵就達到了400萬噸。
最後算下來,兩國的貿易還是英國出口了價值更高的商品。這對英國的經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訊息。
不過英國人儘管出口了更多的工業品到中華民國,但是他們出口的多是低階的工業品,而進口的則是高階的產品,被中華民國賺取了足夠的附加值,所以這樣的進出口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實際上一點不虧。
因為中華民國用更少的勞動力,換取到了更多的勞動成果,多進口的只是相當於用黃金購買了一些鋼鐵。
黃金放在那裡又不能吃,拿出來買點東西也划算。現在中華民國對鋼鐵需求量非常巨大,自然需要進口一些鋼鐵。
而在法國、德國,中華民國的進出口也有很大的發展。
法國和德國這個時候也都在向中華民國出口鋼鐵,並進口中華民國的商品,特別是德國,還向中華民國出口機械裝置。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的機械裝置製造規模,以及製造技術都超過了德國,但並不意味著用不上德國人制造的那些工業裝置。德國人的那些工業裝置一樣是可以用的,儘管有些比中華民國的機械裝置落後,但是中華民國高速發展,自己用不上也可以把這些機械裝置放到經濟殖民地去用。
幾個歐洲國家和中華民國的貿易有一個美國比不上的優勢,那就是美國並不購買這些國家的鋼鐵。
特別是英國和法國。
德國情況最好,美國人大量的進口德國的機械裝置,以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業升級,所以德國人的經濟開始快速恢復。而英法兩國在戰爭過後日子就不是那麼好過了,英法兩國的商品出口遭到了嚴重的打擊,他們如果進口美國的商品的話,美國人不會和他們商量什麼貿易逆差問題。
只有中華民國會和他們商討貿易逆差,可以多進口一些英法的鋼鐵。
以至於僅僅半年,中華民國就從歐洲進口的鋼鐵就暴漲到了上千萬噸,這樣的進口量,讓歐美的鋼鐵冶煉有了起色,然而中華民國卻透過這些鋼鐵,讓自己的製造業更加龐大,積累下了更多的經驗。
而美國的高階商品,則有些悲哀的在歐洲市場有點賣不動了。
再則,歐洲之外的市場,中華民國的高階商品也勁頭十足,在質量上碾壓了美國高階商品。
最重要的是,中華民國有的商品,美國未必有。
當美國的汽車、電器製造行業已經造出某種商品的時候,中華民國已經推出了更高階的商品,這些更高階的商品繼續在市場上瘋狂吸金。
對於全球那些富豪們來說,那些高階商品貴一點不算貴,只要足夠高階就是他們的首選。
而在那些中端的商品方面,中華民國也有不少出口,更重要的中華民國將一些組裝之類的工作交給朝鮮等附屬國做,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加上上對美國的商品又絕對的競爭優勢。
美國目前還能保住的,無非就是本土市場和日本市場,以及加拿大、南美一些市場,不過南美的市場現在也快便成篩子了,很多中華民國的各類商品橫行市場。
中華民國的商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打下了足夠的名氣,世界各國對於中華民國的商品的印象就是質量好,而且比較先進。有了這樣的印象,使得中華民國的商品在捲土重來的時候,迅速的反攻海外市場。
美國的製造業受出口不太順利的影響,已經沒有了歷史上那樣的經濟發展勢頭。不過美國內部市場依舊繁榮,戰後的美國有大量的軍人拿著錢消費,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積累,美國的經濟不繁榮都不行。
如今的世界,對立的也就是中美兩個國家。
中華民國和美國不對路,即有雙方海外市場競爭,更主要的是日本問題。美國要為日本政fu撐腰,和中華民國的關係自然不會好。
美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