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8章 新增十二省,民國戰神,鈞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實際上存在很多的機會。
很多建設工作,也不需要工人移民到該地區。只要建設人員過去就行,工程做完了就回去。如果覺得那裡環境比較好,也可以遷移過去。
道路、城鎮、電站、水庫、通訊這些基礎設施建設起來,學校、商店、醫院、電影院、郵政、銀行、食堂這些設施財團可以建設,行政部門則是政fu派駐,然後由商人完善一些細節的東西。
然後就是各種企業入駐,在當地形成集中的產業。企業招聘工人進行生產,就形成了城鎮居民。
於是一個新的城鎮就出現了。
而這些城鎮的房地產也好解決,現在外東北都收復了,有大量的板材可以用,直接用木頭蓋別墅,面積足夠大,樣子也夠美觀,居住起來也足夠舒適,而且這些新興城鎮的地皮便宜得很,別墅前面甚至還能圍一個花園、草坪。
外東北的產業主要就是林業、礦業、大豆種植、養鹿業、水產業,工業方面則是以木材加工為主。
木材加工的產品都是一些比較高階一些產品,例如傢俱製造,而那些低階的產品,如普通的紙張製造、普通的筷子什麼的,則是把木材運到朝鮮,讓朝鮮人負責這些產品的製造,然後透過鐵路、集裝箱貨輪將產品運到中華民國。
而伐木產業是可以持續的,只看如何砍。
如今中華民國的林區管理非常精細化,林區有大量的公路鋪設進去,對於未成熟的林區,採取抽伐、補種的方法進行培育。
成熟的林區砍伐過後,則要再度種上,避免出現荒山和水土流失。
只要人工造林的速度跟上,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資源減少的情況。而成熟林如果不及時的砍伐,變成過熟林後,反而會使森林資源下降。
建設起完善的林區設施,然後對林區進行抽砍,人工林種植下去後,可以不斷的抽砍,留下的樹木越來越大。到最後徹底成熟,然後把一片全砍掉,再重新密集種上樹苗,然後每個一些年頭進行抽砍,如此迴圈。
一個林區,可以將林區分成若干個區域進行砍伐、管理。形成每年都有成熟林砍伐,每年都進行補種的迴圈機制。
這個時代的國家,普遍不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建設。
最早意識到森林資源重要性的是英國,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為運輸問題,嚴重缺乏木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開始著手恢復本國的森林資源。
法國、美國、日本,在後來也相繼開始重視森林資源的恢復,而不是粗暴的進行砍伐就了事。
後世中國的森林資源,就是被暴力砍伐太多了。等到出問題的時候再來解決,卻是需要一些時間了。
森林是治山治水的根本性手段,作為穿越者的沈凝雲,很早就提出了森林資源的建設問題。
西北政fu如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反應過來的。
西北政fu多年來,一直都在恢復西北的森林資源。不過此前沒什麼錢,規模也還不夠大。
而現在西北政fu有錢了,規模也正在不斷的擴大。
首先是私人植樹造林有補貼,同時西北政fu進行了立法,保護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而不是砍完就不管。並且什麼地方的森林能砍,什麼地方不能砍有明確規定。
西北的那些林地,基本上全被退耕了。現在的西北,基本上也就保留可以機械化農業,無法進行機械化農業的林地,全部都在植樹造林。
能夠砍伐的林地,也是投入較大資金進行建設,林區公路大量修建,以達到對森林的‘精密化’管理,對森林進行防火、防蟲、施肥管理。
同時成立林業基金,林業基金主要用於:扶持私有林及國有林的造林、撫育、改造、苗木生產、裝置購置、採伐、林道建設、森林防火、技術研究等。
伐木企業稽核也是非常嚴格的,中華民國這個時候的伐木業,基本上都是財團在進行,財團不僅有資本更新伐木裝置,管理、改造森林,也能確保伐木工人有較高的收入。伐木儘管是個體力活,但是木材是現成的,砍伐出來就是錢,所以工人收入不會低。財團是在確保工人收入的前提下再產生盈利的,而不是剝削人口紅利。提高盈利,只有更新技術,提高森林產出以及伐木效率。
洪水、沙漠化、河流含沙量太高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森林資源減少導致的。
而此時的中華民國,也有負責綠化的部門,歷史上的中華民國也是很重視西北等地的綠化問題的,馮玉祥就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