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海軍第二期造艦計劃,民國戰神,鈞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加上日俄戰爭的外債還沒還掉,就是就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的節奏了。

軍費開支如果再加下去,那完全是支撐不住了。除非英美等國願意借錢給日本。

此時日本的鋼鐵生產更是因為西北政fu提高了關稅而導致原材料供應出了問題,煤炭和鐵礦石運不回去,鋼鐵廠的產量就要下降。為此日本只好向其他國家進口鐵礦石,並加大在朝鮮的鐵礦石攫取力度。

日本在鍊鋼方面並不順利,之前在釜山建設了一個大礦山,結果挖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那裡的鐵礦石儲量只有十幾萬噸。實際上日本在侵華戰爭前,產鋼量還比不上中國,那時候的中國東北就有不少鋼鐵產出,加上山西等省,比日本要多。但是中國那時候沒有什麼完善的軍工業,產鋼也比較分散,無法將鋼鐵轉化為戰爭能力。

此時的中國因為西北政fu的崛起,有了一個工業體系,而這個工業體系中,軍工業又是核心部分。此時的中國完全能將鋼鐵轉化為戰爭潛力。而且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上千萬噸,完爆日本的鋼鐵產量。

海軍的八艘戰列艦,只是初期的計劃。

最高統帥部海軍參謀長林瑞陽在1913年向沈凝雲提交了海軍第二期造艦計劃。

“鑑於日本及各國此時開始製造噸位近三萬噸的戰列艦,我們第二期造艦計劃,也將建造5艘三萬噸級戰列艦。每艘造價為1200萬元,預算3600萬元,5艘3萬噸級戰列艦需要預算1。8億元。”林瑞陽在報告中眼巴巴的看著沈凝雲,希望沈凝雲能批准這個計劃,如果能批准這個計劃,中國海軍在硬體上則可以超越日本海軍。

“什麼時候可以完工?”沈凝雲看了計劃後問道。

“計劃在明年建造第一艘,1915年與1916年分別各建造兩艘,於1917年完工服役。”林瑞陽回答道。

“17年。”沈凝雲摸著下吧考慮了起來,17年正好第一次世界大戰快要打完,期間造船業很賺錢的。但是賺錢是一回事,發展又是一回事。在內部可以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黃金白銀賺多了也沒用啊!那東西又不能吃,除非是拿去買東西。可進口自然是進口原材料划算,可以透過出口高附加值的商品名去換取。

而自身實力才是更為重要的。

也就是說,可以少造幾艘賣給英國佬的商船,多造幾艘戰列艦也是比較划算的。擁有海軍,西北財團才能獲取海洋利益。

見沈凝雲考慮的樣子,林瑞陽心想,難道計劃要被腰斬了嗎?

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沈凝雲輕輕敲了敲桌子,說道:“五艘少了點,造十艘吧!1914年先造一艘,1915年造三艘,1916年、1917年都造三艘,1918年要全部下水服役。”

“十……十艘~!”林瑞陽有些結結巴巴,驚喜來得太突然了。

“不錯,就要造十艘,而且我們要立即對航空母艦這種新型作戰艦艇進行實驗,並加大潛艇部隊的規模。”沈凝雲說道:“我的要求是,必須在1918年形成能與英美海軍抗衡的中國海軍。至於日本海軍,你認為是一個挑戰嗎?”

“如果有充足的資金支援,日本海軍不足為慮。”林瑞陽信心十足的說道,因為此時日本海軍的規模已經非常大了,日本政fu能擠出的資金上限已經不大。相比之下,如果海軍也能像日本海軍那樣拿到超過30%的財政預算,那還不弔炸天了。造個三四十艘戰列艦都不成問題。

當然,中國是一個大國,在就業還不錯的時候,不會將大量財政投入到海軍建設上。除非是因為內部經濟不景氣,需要造船業的拉動。並有向外擴張的意圖。

“那就很好了。我們要的海軍,不僅僅是侷限於亞洲,海軍將要成為中國向外部擴張的急先鋒。”沈凝雲對林瑞陽說道,“我們比德國的環境要好得多,未來能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將超越德國,畢竟我們是一個四億人口的大國。”

“屬下明白。”林瑞陽激動的點頭道,顯然少帥已有對外擴張的意圖,不過這個計劃將在1918年後。林瑞陽不知道為什麼要在1918年後進行擴張。也不知道到時候財政是否可以支撐,但顯然少帥有信心。

沈凝雲自然不會告訴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會結束,甚至是因為他的出現,歷史可能會改變,甚至是提早結束,也可能會延遲結束。

不過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西北政fu必然不缺錢。到時候造十艘戰列艦還怕沒錢?十艘只能算是初期計劃而已。到時候有錢了,戰列艦造個二三十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