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7章 向英國逼宮,民國戰神,鈞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華民國的談判人員則說道:“我們中華民國擁有不下於比歐美國家的海洋利益保護需求,就全球商船噸位上來說,中華民國的遠洋商船噸位即將超過2000萬噸,比歐美各國加起來的遠洋商船噸位絲毫不差。”

中華民國的兩千萬噸遠洋商船,給世界遠洋運輸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首先是全球運費暴跌,因為中華民國大量的商船製造出來,而世界貿易水平還沒有達到那樣的規模,所以造成運力過剩。

不過中華民國依舊在不斷的製造商船,因為中華民國對於商船的需求量是不斷上漲的,因為中華民國的各個經濟殖民地的發展,使得那些經濟殖民地與中華民國的進出口更加繁榮,而且商船噸位的增加,讓很多過去沒有遠洋貿易價值的商品也具備了遠洋貿易的可行性,因此貿易總量是在提高的。

同時商船噸位的增長,讓中華民國可以在世界個國開採原材料並運輸回去。

再有一個,就是用商船噸位上的優勢,來噁心歐美各國的運輸業,遏制歐美各國的造船業規模,持續擴大中華民國的造船業規模。

所以中華民國在世界各國跑運輸的商船,都有中華民國政府發放的油價補貼可以領取,本身油價就很便宜了,又有油價補貼,英國和法國的商船根本就已經差不多沒活路了。

英國和法國這年頭是沒有石油產出的,所以英國和法國要進口美國或者中華民國的石油。而蘇聯也丟了高加索油田,所以現在的世界,也就只有中華民國和美國有大規模的石油產出和出口。

所以在油價上,英國和法國的商船所承擔的成本費用是更高的。而在人員成本上,英法也承擔著更高的成本。

另外中華民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優勢,那就是集裝箱運輸系統。集裝箱運輸體系目前已經在中華民國的各港口以及各個經濟殖民地中進行了普及。所以中華民國和各個經濟殖民地之間的海上運輸成本進一步降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至於中華民國在世界各國的攬運,則是用散裝遠洋貨船,這些散裝遠洋貨船也是領取油價補貼的主要部分。一般集裝箱貨船是領取油價補貼的,因為不需要補貼,畢竟是在內部進行運輸,運輸價格上儘管比較低,但是數量龐大,利潤空間還是很大的。

而那些遠洋散裝貨船則是為了搶生意,很多時候是在壓低運費,這讓世界各國商人在選擇遠洋運輸的時候,都是優先找中華民國的遠洋散裝貨船,導致英法兩國的商船利益空間被不斷壓縮,美國的遠洋商船的利益也被壓縮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美國在向世界出口商品的過程中,被中華民國搶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商品市場。

亞洲就不用說了,基本上是中華民國和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商品的天下,澳大利亞也同樣如此,就連非洲都是中華民國的商品市場。

美國的商品,主要是賣到北美和南美,以及歐洲各國。

但是在歐洲各國,中華民國出口的高檔商品卻是讓美國商品沒有什麼競爭的餘力,中華民國的高檔商品總是比美國的商品領先那麼一兩個版本,讓美國企業不斷的追這屁股吃灰塵,最暴利的利潤都被中國商品給賺走了。

而在南美洲,中華民國對南美的商品輸出也在不斷的擴大。甚至是向南美輸出了不少軍火,民用商品也開始不斷加大輸出數量。

美國的對外貿易的規模被壓縮之後,美國的遠洋商船的噸位也就有點發展不起來的感覺,畢竟沒有市場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了造船的動力

所以美國的遠洋商船上漲到1000萬噸的時候,就有些漲不上去了。美國為了應多中華民國在海洋運輸上的競爭,也開始對遠洋商船施行油價補貼政策,以進行相應的抗衡,不過確實是被噁心到了。而且世界遠洋運輸規模就那麼大,中華民國還要插上一手,自然讓英法美等國的遠洋商船噸位已經發展不上去了。

中華民國的遠洋商船實際上用處很大,因為商船噸位多了,中華民國可以將商品運輸到世界各國進行銷售,然後將世界各國的原材料運回中華民國,並且開始在世界各國進行廣泛的海外資產投資,然後對那些資產進行開發。這個模式,和一戰之前的德國的海外市場發展方式是沒什麼區別的。

德國在一戰之前能成功發展出海外市場,主要也是因為德國的遠洋商船比英國的先進,儘管噸位沒那麼大,但是效率卻比英國人的那些老舊商船要高很多。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因為有大量的集裝箱貨船,所以和經濟殖民地之間的運輸業務,歐美各國商船是插不上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進重紫這本書後

洋草果

拯救世界,王炸開局[快穿]

乘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