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5章 殖民經濟的戰略,民國戰神,鈞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民地,好在有華人插手進去,華人在印尼、呂宋,以及暹羅、越南、朝鮮都有大量涉及到生產、商業運作,彌補了那些經濟殖民地發展意識不足的問題。

再有一個就是朝鮮、越南、暹羅在教育方面,也開始投入較高成本,開始為中華民國培養高階打工仔,也使得這些經濟殖民地的發展潛力有所提升。

在這些經濟殖民地當中,朝鮮和越南是中華民國重點要樹立起來的兩個典型,畢竟這兩個國家都是中華民國的藩國,中華民國又在對這兩個國家進行經濟殖民,並且能夠完全掌控其軍事、政治,自然要讓這兩個國家發展得不錯。暹羅則稍差一些,不過也給予了不錯的發展政策。

這些國家不同於波斯和阿富汗,朝鮮、越南、暹羅這三個經濟殖民地,華人就算是直接插手政治等問題,所引起的反彈也不會太大。畢竟這三個國家,是中華民國的藩國,中華民國是其傳統宗主國,華人大量涉及這些國家的各個領域,就算會產生一些排斥,也在政治和輿論被操縱後爆發不出來。

波斯和阿富汗則不同,這兩個國家是伊斯蘭世界國家,本身有些極端,加上境內有山脈存在,反抗意識比較強烈,所以涉及到這兩個國家的問題都要比較小心,那些公司基本上也都是偽裝成波斯和阿富汗本土公司來進行運作。

所以波斯和阿富汗,註定發展潛力有限。

而更加服從中華民國的北朝鮮、越南、暹羅,日後經濟發展潛力會更大。而印尼和呂宋,華人則基本上是掌控社會主流,當地土著就算是有矛盾,也則是強行壓制下去。印尼和呂宋的經濟,因為中華民國在土著身上投入的教育成本不夠,所以印尼和呂宋的土著未來永遠只能從事低端產業,無法向高階產業進行轉型。

由於中華民國對這些經濟殖民地進行精細化的管理,所以這些國家,所具備的生產力都還是不錯的。

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大量的財富則是集中在華人手上。那些國家的民眾,大部分都只是工人,由華人來組織生產、建設。

經濟殖民地的發展,也能增強中華民國的國力。因為這些經濟殖民地的國力也是中華民國可以調動的。

中華民國這是在發揮龐大的人口優勢的同時,再開發出經濟殖民地的優勢。

中華民國本身就有五億人口的優勢,如果再把經濟殖民地的生產力開發上去,中華民國的國力將變得非常強大。

而這個時代,歐美對殖民地的掠奪還很簡單粗暴,讓殖民地的大量勞動力閒置,沒辦法發揮出足夠的生產能力,進而也就廢棄了很多資源。

當然歐美那種殖民方式也是有一個好處的,那就是成本低廉。

而中華民國這樣的經濟殖民方式,則是成本更高,但是回報率也是更高的。就像是養羊一樣,如果進行粗放的放養,那麼收穫的回報率永遠只是有限的。而如果進行精細化養殖,卻可以有有限的資源,獲得更大幾倍的回報。而人是比羊更高階的,甚至可以獲得十幾倍的殖民回報率。

這也是沈凝雲制定的爭霸全球的戰略之一,那就是以國力對歐美進行碾壓。要對歐美進行碾壓,那麼首先在生產力上要超過歐美,這一點已經做到了。另外則是在規模上再進行超越,中華民國五億人用上先進生產力本身就超越了歐美,如果能讓那些經濟殖民地也擁有不錯的生產力,儘管不可能讓那些經濟殖民地擁有全面和中華民國一致的生產力,但是在部分產業上是可以的。

只要經濟殖民地的生產力提高上去,所掠奪到的財富就會成倍的增長,戰爭期間所能拿出手的國力也將更加強大。

對那些經濟殖民地的投入,在初期來說是沒有多少回報的。但是投入的資金一旦建設得差不多了。那麼經濟殖民地就能不斷的產出利益。就如現在的北朝鮮,已經在為中華民國不斷的產出利益了。

北朝鮮的工業生產能力甚至是超出了中華民國的一些省份,不過北朝鮮的工廠大部分都是中華民國的。所以在財富上,依舊是屬於中華民國。

就在中華民國持續不斷的貫徹這一戰略的時候,世界各國的海軍噸位問題,依舊是不斷的困擾著歐美財團。

此時歐美財團已經意識到了崛起的中國民族財團對他們的威脅,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海軍的建設自然是不能鬆懈的。而中華民國這個時候針鋒相對的建設海軍,讓歐美財團的危機感更加強烈。

自英國向中華民國遞交了新的《華盛頓海軍協議》之後,中華民國因為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一時間又讓英法美意四國的海軍建設計劃有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