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走向-後奧運時代的中國經濟,暖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小非”減持。從根本上解決“堰塞湖”的問題,不要給“大小非”減持設定障礙,既然制度不完善釀成這樣的結果,也只能在承認現狀的基礎之上,不要徵收暴利稅,不再威脅流通股。當然,這種方案的帶來的後果,很可能讓股指跌得不成樣子。
第二種思路是圍堵。透過加固堤壩的方式慢慢地疏導,這種疏導不一定要透過二級市場實現全流通。但是,這個過程會很漫長。
“大小非”減持是在特定的貨幣背景下的一種非理性的發洩,他們吞噬了股改的成果,摧毀了股市的價值投資理念,估值標準也處於極端混亂的不利境地,淹沒了股市的正常性質,擊潰了股市的信心。無論哪種方式,都有必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大小非”減持的頑疾,徹底治癒還需要2年時間。也就是說,即使這中間有牛市的話,依然備受“大小非”的恐嚇。至於這個新的政策能否真正的解決“大小非”減持的壓力,恐怕還得看長期市場的表現,而非短期市場的表現。
“大小非”的減持逆轉的心理價位是多少?
眾所周知,“大小非”問題在當前成為左右市場的關鍵點,但產業資本的底線是多少呢?也就是產業資本的估值體系是多少?在對應一個什麼樣的點位,產業資本們更願意投資金融產品?
有學者從產業資本套利的角度引入了託賓Q值指標,認為當Q》1的時候,說明企業的市場價值高於企業的重置成本,股票價值被高估,套利空間形成,逐利性會驅使股東拋售股票,進行投資,資金將從金融市場流向產業市場;而當Q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