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高成本壓力下的企業抉擇:左手價值右手利潤,不落的滑翔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質、實現可持續發展上下工夫。
“以硬補硬”的經營策略只能維持一時,在當下也僅僅只能維持這場經濟危機氣候下的大冬天,卻不能擺脫企業因軟實力欠缺而永遠存在的小冬天;而“以軟強硬”的經營策略是穿越冬天走向未來希望所在,儘管冬天裡的軟實力行動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陣痛,並付出代價,可一旦挺過來,不僅是擺脫了目前的冬天,而且為奶製品企業鋪就了永遠的春天之路。
企業軟實力的使命定位是實現資源整合,整合的關鍵是形成新的商業模式。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商業模式是用企業軟實力搭起來的一種個性化的資源整合平臺,其核心是經營創意,透過整合相關資源,為消費者創造新的價值,為企業創造高附加值的利潤源。
奶業正興起的新商業模式,就是奶牛養殖牧場化運作模式,就是把分散的奶農聚合到一塊兒,在統一規範的基礎上實現標準化、科學化、規模化經營。奶業靠什麼凝聚奶農,就是共生共贏共同發展的和諧價值觀,這是確保高品質奶源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當務之急,奶品龍頭企業應抓好奶源,採用國際先進飼養管理模式,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採用先進原奶採集系統及標準化檢測管理體系,推動國內奶業的牧場化程序。
標準國際化,是提升奶業軟實力的又一著力點。標準是生產、建設及商品流透過程中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對一家企業或者企業聯盟而言,掌握了標準就等於掌握了整個行業。對奶品生產企業來說,軟實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先進的硬實力裝備基礎上的。只有擁有一流硬實力,才能創造一流的軟實力。只有軟體與硬體相匹配,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奶業的轉型和升級。因此,在奶業生產上要捨得在硬體上投入,如果生產中的每一道工藝都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裝置,再加上嚴格的高標準控制,奶業振興就指日可待。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創新思維 跳出傳統成本管理圈子(1)
窮途末路身無奈,思維一轉天地新。成本在企業中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如何讓這個主題常抓常新,常抓常有效,就要擺脫以往的硬思維,用一種全新的軟視角,給傳統成本管理注入軟實力,從思想源頭創新成本管理。
挑戰成本極限需要拐彎
思維創新加上新的成本價值,就是最高形態的成本軟實力。
——軟實力“成”語
成本是有極限的,這是成本的價值性決定的,如果降成本到了極限的地步,就說明企業必須注入異質思維,進行價值創新,從根本上開啟新的降本篇章。傳統成本管理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所採用的方法是限制消耗、節約開支等硬方法,追求成本的絕對下降與相關利益者(比如供應商、員工)的利益掛鉤,將成本指標壓得很低,弄得人人自危,甚至被“逼”得偷工減料以達到指標。
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同質產品充斥,利潤日趨微薄,不少企業只能靠降低成本維持生存。而在降成本上只會做簡單的減法,因為缺乏創新改進,無法從根本上化解成本壓力,弄得企業走上了惡性成本競爭的怪圈。比如,同質產品多,說明市場進入成熟階段,按道理企業的精力要放在開發新產品上,可是,有的企業為了降成本,繼續加大生產投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以求透過規模生產來攤薄成本,增強價格競爭力;有的企業則在產品的質與量上打起了主意,減少產品功能,降低產品效能,甚至不惜採用劣質原材料,透過犧牲質量水平來降低生產成本。如此這般,競爭到最後,這類企業因承受不了長期的降價競爭或產品形象受損而不得不關門倒閉。
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生產能力永遠是一個決定性和限制性的因素,生產不是將工具應用於原材料,而是將邏輯應用於工作。每一種生產系統都有其自身的邏輯,並對企業和管理提出自身的要求。”任何企業都會輸出產品或服務,因而任何企業都具備生產能力,而企業的生產能力取決於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企業對成本的管理。
創新思維,就是要透過成本投入看到長遠更大的贏利,不要對事關未來的投資斤斤計較,普通人看到的是目前的利潤,聰明人看到的是隱藏在成本中的巨大財富,這就好像海底冰山一樣,普通人是很難察覺的。國外流傳著這樣的商業故事:雷克裡是一位無利不起早的典型建築商人,有一天,他似乎做起慈善家來,決定為一位流浪老者免費蓋房子,從建築材料到人工支出,他統統一手包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