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全球通史(上冊),不言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印度人以為,他們的歷史是從約公元前150O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時開始的,就象古典時代的希臘人以為,他們的歷史起於公元前776年,即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競賽會的那一年。20世紀20年代,印度河下游區一塊被當地人稱為摩亨約·達羅即死者之地的荒涼地方吸引了各地的考古學者。那裡有幾座古墳,這些古墳已遭到劫掠;進行劫掠的不僅有取用那裡無窮無盡的磚的當地居民,而且還有尋找磚塊作道碴的拉合爾—摩耳坦鐵路的施工人員。儘管摩亨約·達羅已遭到劫掠,發掘結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榮的城市的遺址;這些城市的每一個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廢墟上。隨後又對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圍地區進行發掘,結果發現,這一古代文明的分佈範圍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要大上好幾倍。它地括一塊每邊長約1000哩的三角形地區,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為底邊,朝東北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麓丘陵地帶。

對這一文明的瞭解尚處於初步階段,進一步的發掘也許會使目前的設想完全改變。追溯這一文明的起源可以發現,它是由本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與公元前三千紀初葉從俾路支山區向南遷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來農人共同創造的,兼備兩者各自的特點。一般認為,這些移民的到來使當地人瞭解到蘇美爾的城市和其他方面的情況,促進了印度河文明的出現,就象早先在尼羅河流域發生的情形那樣。考古學者已在這一偉大文明的三角區內發掘出兩座大城市、六七十個市鎮和村莊。可以預言,隨著進一步的發掘,將會有更多的古代居住地被發現。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樣,印度河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和大麥,不過,當地居民還種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棗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織布的。已經馴養的動物有狗、貓、犛牛、水牛,可能還有豬、駱駝、馬和驢。與外部世界也有了相當的貿易關係;其中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在那裡屬於公元前230O年的廢墟中發現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灣的巴林島上還發現了一些別的印度河流域的產品,這表明巴林島是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河流域之間進行海運貿易的一箇中間站。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當時是獨特的,因為這些城市不是象養兔場那樣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箇中央計劃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時佔地六至七平方英里。城市佈局呈格子型,寬闊的主要街道環繞長方形的大街區,各街區約長400碼、寬200碼,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區要大得多。埃及的建築物用的是石頭,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築物用的是太陽曬乾的磚,而這些城市的建築物是用窯內燒的磚建造的。整個印度河流域做磚的模子只有兩種標準尺寸:11x5.5X2.5英寸和9.2x4.5X2.2英寸。可見,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齊劃一的佈局和有條不紊的組織似乎遍佈整個印度河文明區。這一文明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達到成熟期,在以後的IOOO年中,實際上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且,甚至達到這樣的程度,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毀滅性的破壞後,重建的新城市總是造得跟原來的城市一模一樣。如此一貫、連續的傳統世上從來沒有過,即使在埃及也沒有,因而,產生這樣一種假說:控制這一紀律嚴明的社會的也許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沒有軍事裝備,沒有城防工事,也為這一假說提供了證據。但是,這一切畢竟只是推測,而且,在發掘更多的古城遺址,並能釋讀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終只能是推測。印度河流域的文字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讀,下一行由右往左讀。這種寫法也為早期希臘人所仿效,被稱為“由左而右,復由右而左互動成行之書法”——“就象牛犁地一樣”。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迄今為止,普遍認為主要由於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過,最近有人提出,這一文明也許實際上是為泥漿所淹沒的。按照這種說法,地下的火山活動使大量的泥漿、淤泥和沙子湧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把摩亨約·達羅全給淹了。幾十年後,堵塞河道的堤壩漸漸磨損,河水流過堤壩,大河又恢復原來的水道,不過,摩亨約·達羅的城市已遭毀滅。從摩享約·達羅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判斷,這一災難至少發生過五次以上。最後,給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帶來了無可挽救的損害,使北部的邊沿地區十分虛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邊沿地區過於衰弱,不能抵擋本土文化的同化。

五、商朝

黃河流域的文明是在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繁盛約20O0年之後才出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