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部分,全球通史(上冊),不言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化”,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化並無差異。因為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化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只是它們能設法從這些侵略中倖存下來,得慶重生。但是,這僅是舊生命的延續,而西方,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卻能獲得新生,出現一個嶄新的開端。

回顧歷史,這一嶄新開端的重要性便十分明顯。古代時期,中東曾是創始力的中心,幾千年中,許多主要發明由此傳播出去。到了古典時期,大部分發明創造出自歐洲、印度和中國,中東卻遠遠落在後面。其原因恰恰因為中東的古代文明在公元前二千紀的侵略中得以倖存下來,邊緣地區的古代文明卻被毀滅,從而為新的開端——新的古典文明的出現——掃清了道路。

古典文明向中世紀文明的過渡也是如此。但這一次,所有地區的文明都倖存下來,唯有西方例外。因此,只有西方能毫無束縛地朝新的方向奮進,在中世紀發展起新的技術、新的制度、新的觀念,簡言之,新的文明。到了近代,這種新的文明,如早期農業文明必然戰勝部落文化—樣,遠遠勝過歐亞其他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停滯不前”的文明,顯示出了它的優越性。

第四編 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500…1500年

同古典時期一樣,中世紀時期也是以各種侵略——前者是以多里安人、雅利安人及中國周朝人的侵略,後者是以日耳曼人、匈奴人和突厥人的侵略——拉開序幕的。然而,與古典時期不同,中古時期的各個世紀,都是以相似的、連綿不斷的侵略宣告結束的;這些侵略實際上波及歐亞各地區。7世紀初,伊斯蘭教武士的侵略,不僅佔領了他們的發源地整個中東地區,而且最終佔領了北非、西班牙、巴爾幹半島、印度、東南亞以及中亞大部分地區。突厥人和蒙古人征服的地區更為廣闊,1000年至1500年的5O0年中,他們佔領了自波羅的海到太平洋的歐亞大陸大半陸地。

這些巨大的征服,儘管來勢兇猛,規模宏大,卻並不象前多里安人、雅利安人和中國周朝人的侵略那樣,毀滅了歐亞大部分地區的文明。到中世紀時期,大多數地區的文明已根深蒂固,很難根除,因而各地的傳統文明得以倖存。例如,在中國,漢族的明朝取代了蒙古族的元朝,整個國家又完全回到老路上來。在龐大的穆斯林世界裡,土生土長的希臘…羅馬人、伊朗人、閃米特人以及埃及人的各自傳統,非但未被湮滅,反而溶匯成一種綜合的伊斯蘭教文明。同樣,東羅馬帝國又以拜佔廷帝國的名稱繼續生存了整整1000年。因此,直至近代,其居民仍稱自己為“羅馬人”。

如前章所述,在這一般格局中,西方是個例外。在西方,也只有在西方,曾盛行一時的古典文明被連根拔起。因此,唯獨西方為新文明的形成徹底掃清了道路;這一新文明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傳統文明完全不同,沿著嶄新的道路自由發展。

正是西方的這一獨特性,使西方能發展經濟力量,推動技術進步,產生向海外擴張、控制世界諸海路的社會動力。這一重大發展宣告了中世紀曆史的結束。但應該指出,中世紀時期與古代時期和古典時期不同,不是以歐亞大陸游牧民族的陸上侵略為結束,而是以西方的海上冒險宣告終止的。西方探險家、商人、傳教士和移民的海外活動,標誌著中世紀向近代的過渡,標誌著世界歷史由歐亞大陸地區性階段向全球性階段的轉變.

羅馬時期和漢朝以後所出現的一切,使人感到西方和東亞之間的相互影響極為複雜。它包括了沿許多路線進行的多種專案的雙向交流;其交流量隨時期的不同而變化。……儘管交流十分困難,但至少東半球的人類已長期生活在一個比我們所要承認的更加統一的交流的王國之中。

小林恩·瓦特

第十二章 歐亞大陸文化高度發達的核心區

正如早期的歐亞大陸核心區的形成,把古典時期和古代時期區分開來一樣,如今,成熟的歐亞大陸核心區的形成,又把中世紀和古典時期區分開來。過去,技術的改進,尤其是鐵器的大規模生產及其對生活各方面的多種影響,促成了早期的歐亞大陸核心區的形成(見第七章)。現在,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造船業和航海業的發展,又促進了成熟的歐亞大陸核心區的形成。但這幾個世紀中,更重要的是政治原因——歷史上首次出現了龐大的帝國;它們不僅僅象古代時期那樣,佔據著某些大河流域,或象古典時期那樣擁有整塊的地區,而且還橫亙數地區,地括整個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陸地。

眾所周知,亞歷山大大帝對恆河流域或中國一無所知;歐亞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