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1. 第 11 章,七二年,有點甜!,外鄉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二年,有點甜!》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十一章

司南聽到聲音,連忙整理了一下衣服,便從東屋出來了。

她是最後一個出來的,出來的時候柴簡烏明三人都已經站在房門口與來人說話了。

人是王鐵柱帶來的,聽他介紹,知道面前的兩個陌生男人裡,五十多歲的那位是二隊的老支書,叫章恩河。另一位年輕些,帶著眼鏡的男人是二隊的會計也是二隊的計工員朱平安。

倆人先代表生產隊和去縣裡開會的生產隊隊長蔡根生表示了對知青的熱烈歡迎,隨後又說起了他們三友村和二隊的一些情況。

不管當初給知青單獨蓋房是什麼原因,但人家現在就能指著房子理直氣壯的說這房子就是他們歡迎知青的心意。

若不是真心歡迎,能蓋新房子嗎?

不能吧。

老支書說完生產隊的現狀以及一些對知青的基本要求後,又說起了隊裡知青都住的比較零散。“知青紮根農村就是要融入到村民中去,這也是響應國家號召嘛。”

可司南聽到這裡,卻心下明白的挑了挑眉。

這是一邊借群眾的眼睛監督這幫子知青,一邊又不動聲色的分化這幫知青,不叫他們扎堆呢。

老知青知道回城渺茫,又逐漸適應了這裡的生活,被周圍村民影響,為了口糧懶得折騰。

新來的知青都是同批同年的住在一起,自然的讓這些知青產生了小集體意識。有了這樣的意識,前面的老知青和後來的新知青,就被人潛意識的排除在自己人之外了。

如此這般安排後,就是有那想要鬧事的,不說初來乍到,就只是人單力薄這一條,也幹不過這些地頭蛇。

其實說開了,這不就是溫水煮青蛙嘛。

好在司南從不敢輕視任何人,來了這裡後又因為曾經看過的影視小說裡面對這個時代的描述而心存敬畏,所以這會兒老支書帶著朱會計一會兒一個甜棗,一會兒一個棒槌的敲打,她都能毫無壓力的接下來。

一直到天色徹底黑下來,老支書和朱會計的這場別有滋味的歡迎儀式才正式結束。

當然了,他們要說的,要警告的都說完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叫新來的知青安頓下來的事了。

撫順縣這邊因為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所限,地裡的農活其實也還好。

過了清明,大地解凍了,先用糞肥拌土養地,之後翻地開壟,這些忙完後,要一直等四月下旬,氣溫再暖些才開始種玉米。當然了,到了這個時候家裡的自留地也要收拾起來了。像是土豆,花生這些也要種起來了。

種子種下去,澆水,施肥,除草這就是一整套的活計,說大不大,卻了不輕鬆。

天暖和後,自留地裡或是家裡的菜園子,再種上黃瓜,杮子,豆角,辣椒,茄子大蔥這一類家常菜。

種的多了,吃不了就曬成乾菜留著冬天吃。當然,也可以拿到縣裡的供銷社換些針頭線腦。

八月中下旬,大地裡的玉米差不多可以收穫了。等收了玉米,再搶種一茬秋白菜和大蘿蔔。過了十月,白菜和蘿蔔陸續長成了,一部分賣到供銷社,一部分留給自家。醃酸菜,藏蘿蔔,再加上夏天曬的菜乾,這就是村民要吃上一冬天和大半個春天的所有菜了。

如今這個時節,各家種的花生都差不多能挖了,司南他們的自留地今兒才分下來。

總共分了小一畝,具體四個人要怎麼分,人家村裡是不管的。

哦,還有房前的院子,若是勤快些弄成菜園子,村裡也會不管你都種什麼的。

按規定個人不能養豬。不過村裡有專門養任務豬的村民,到了年底村上還會殺豬分豬肉,不過能分多少豬肉得跟你來了村子多久,得了多少工分掛鉤。

聽到這話,司南便覺得今年這豬肉怕是沒他們四人什麼事了。

對了村裡每家每戶還可以養三隻雞,至於知青怎麼養雞,村裡也給了個說法。

知青按下鄉的年份單獨住,超過五個人算兩家,五個人以內算一家。自己養的,是吃是賣村裡不管。

哦,不得不提的是家家都要按人頭交糞,是人的還是牲畜的到沒特別講究。

→_→

話說回來,地裡的活自收了蘿蔔後幾乎就沒什麼了。不過冬天也不能閒著,地裡沒活了,還有采石,修路,挖溝,築堤壩這樣的體力活等著人幹呢。

出一天工,算一天的工分,到了年底按工分發糧食發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