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上的貓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一夜魚龍舞(九),北宋之無雙國士,牆頭上的貓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宣城。
上元節剛過,因為節日期間,人們多暴吃暴飲,節日一過,頓時有許多人傷風感冒或者腸胃不適,梅堯臣也忙碌了起來。
自前年扶嫡母束氏靈柩南歸,他已經在這宣城居喪了多達兩年的時間了。
久居無聊,乾脆拾起醫書。
空閒的時候幫鄉民看病,也算是做一點小貢獻。
“老爺老爺,歐陽大人給您寄來了包裹,您要先看看嗎?”
小書童揹著一個大包裹跌跌撞撞的跑來。
梅堯臣斥道:“別跑那麼快,小心摔倒,平日怎麼教你的,每逢大事……”
“有靜氣嘛!我知道我知道,那老爺您要看嗎?”
梅堯臣笑了笑,和身邊的老叟道:“你這腰沒有什麼問題,回去多臥床休息幾天就可以,藥也不用吃,就是疲勞導致而已。”
老叟連連點頭,告謝而去。
梅堯臣淨了手,開啟包裹,滿滿的都是書冊。
他看了一下封面,一本,一本,以及一本。
梅堯臣咦的一聲,因為國富論這本書並非歐陽修所寫,上面的著作者名字叫歐陽辯!
梅堯臣趕緊開啟歐陽修附著的書信。
歐陽修在書信裡詳細介紹了所寄書籍,並著重介紹了自己的兒子歐陽辯,並在最後寫道。
“……深思吾兄一看。如何可得極有義類,須要好人商量。此書不可使俗人見,不可使好人不見。”
歐陽修的意思是——這書呢,我覺得好,但老想著給哥您看看,這書不能隨便給不懂的人看,但您是行家,得看看,所以我寄給您看看。
梅堯臣隨手翻了翻,裡面大多數的文章詩詞都是看過的,有不少還是和他唱和的,所以平時拿出來看看也無妨,他隨手放在了一邊。
是好幾冊的大部頭,梅堯臣頗為羨慕的顛了顛,砸吧了一下嘴巴:“還真給這老小子幹成了啊。”
歐陽修寫什麼東西他是知道的,尤其是這本。
之前歐陽修在潁州居母喪,閒居約兩年。
在此期間,他與外界往來極少,潛心於學術研究。
首先,他整理了蘇舜欽文集,編成十卷,並作;
接著又聽從揚州僚友許元的建議,將多年來收集的金石碑帖加以整理。
“舉取其要,著為一書”,名為,共寫成了八九十篇。
在整理這些碑帖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資料可“與史傳相參驗,證見史實闕失甚多”。
不過在這段時間,他投入精力最多的還是。
他將歷年所撰初稿進行了一番梳理、補綴,分成七十四卷。
經過整整十七年的艱苦寫作,這部皇皇鉅著終於基本完成了!
梅堯臣讚歎道:“此書一成,歐陽當名垂千史矣!”
不過所謂這新五代史也不著急讀,那大部頭沒有幾個月時間讀不完,梅堯臣將目光看向最後一本書。
國富論看起來也是一部大部頭,梅堯臣還沒有翻開就已經在嘖嘖稱讚了。
“永叔最近發了大財了嗎,這書的紙張裝潢竟然如此不惜血本,這一本書至少得要三四貫錢吧?”
梅堯臣對歐陽辯還是有點印象的,之前見過。
不過那時候的歐陽辯還很小,穿著開襠褲就跟著歐陽修東奔西走,不哭也不鬧,逗一下就笑。
不逗他就坐在原地聽他們講話,時不時也會莫名其妙的笑了起來,其實也是挺可愛乖巧的孩子。
梅堯臣皺起了眉頭:“可是再怎麼算,好像今年也就六歲啊,六歲就能寫出這樣的大部頭?算了先看看。”
“咦?”梅堯臣一驚。
翻開封面之後,裡面有幾個人作序,歐陽修作為父親,支援一下也是正常,王安石是老師,幫著寫序也是理所當然,只是包拯也幫著寫,還有蔡襄也來湊熱鬧,這陣容相當豪華啊!
歐陽修倒是比較謙虛,說是兒子實踐之後有點想法和經驗,寫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時間緊任務重,有什麼錯漏也正常,希望大家多加諒解,多提意見之類的話。
王安石可能因為是自己學生的原因,也沒有多加讚賞,只是說有可觀之處,有不少發人深省之類的話,其實也是相當的讚歎了。
包拯寫的評價相當有意思,他說,歐陽辯是何人不重要,不需要關注,但這本書的的確確是經濟學的開山之作。
包拯還在裡面援引了經濟二字的原始含義,又用國富論裡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