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上的貓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一家子的不怕事!,北宋之無雙國士,牆頭上的貓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輿論不公。

他覺得石介之論,並無過失。

“足未履臺門之閾,而已因言事見罷。

真可謂正直、剛明、不畏避矣”。

如此好義之士,不僅可為主薄,甚至可以直接做御史。

而作為石介的薦舉者杜衍,卻屈從皇帝的意旨,不敢站出來說話。

唯有他,連夜寫下一文。

“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

上雖惡之,其人賢,則當舉而申之”。

正直之聲,令人振聵發聾。

他大倡言事之風,甚至不惜開罪於年高德劭的前輩長者。

慶曆之時,范仲淹發起的慶曆新政。

范仲淹關注吏治腐敗,而他關注的是財政痼疾,寫下長篇論文。

他以尖銳的筆觸揭露了當時普遍存在的“誘民之弊”、“兼併之弊”、“力役之弊”以及“不量民力以為節”、“不量天力之所任”等等弊端。

一時間辱罵之聲如潮水一般襲來,但他無畏無懼。

後來呂夷簡誣告范仲淹等人結黨,餘靖、尹洙相繼被貶,而以規諫朝政得失為職責的臺諫官員們因為懼怕而緘默無語。

尤為可氣的是,左司諫高若訥還在某次聚會上高調非議范仲淹,認為罪有應得。

他立即挺身反唇相譏,後又寫一文。

說實在的,在當時如此嚴峻的政治背景下,他很清楚這樣一封書信將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後果。

但在文章的最後,他依然大義凜然而又語帶譏諷地寫道:

若猶以謂希文不賢當逐,則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爾。

願足下直攜此書於朝,使正予罪而誅之,使天下皆釋然知希文之當逐,亦諫臣之一效也!

痛快淋漓!

諸如此類的事情,他幹過不知道凡幾!

怕事?

他歐陽修何時怕過,他何曾是怕事的人!

歐陽辯看到傲然而立的歐陽修,頗為自己的父親驕傲:

“歐陽修不是怕事的人,難道歐陽修之子歐陽辯便是怕事之人?”

父子對視,鬨堂大笑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武功秘籍到武俠世界

堅強的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