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4章 公無渡河,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的黃長也痛心地說道:“我也未曾想到,蔡君躲過了王莽的暴政,卻倒在了黎明到來時,被漢兵所劫殺!”
然而黃長心裡卻在高興地唱著一首漢時歌謠:“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心心念念復漢的名士、忠良,卻為打著“漢”旗號的綠林亂兵所劫殺,這場景果然頗為諷刺,可比單純駁辯贏過他好玩多了。
眾人面面相覷:“這哪是漢兵,分明是流寇啊!”
而第五倫又適時讓從洛陽等地逃來的豪右、士人當著大夥的面,亦或是跑到懷縣市井,講述其悲慘遭遇,諸如綠林成丹部屠戮、姦淫擄掠、搶劫富戶、抓平民做徭役等事一一道來。百姓惶恐不已,就算那些被蔡茂影響,對綠漢心存幻想的人,迎其入河內的想法也破滅得差不多了。
幸虧有一條大河相隔,不,幸虧有魏王擁兵保護河內啊!
眾人都是有眼色的,聰明的知道再不歸附,恐步蔡茂後塵,不夠聰明的則繼續大罵綠林盜寇。
大多數人還是務實的,關心的是自家的安全和在郡中的地位。更何況,若天下只有一個漢還好說,反完新自然是恭迎漢官,但一南一北對立,聽說西邊和塞上還有倆,這就使得他們頗為迷茫。
第五倫亦在讓人暗暗傳劉子輿是假身份的訊息,一時間綠漢、北漢皆不足倚靠。河內大姓豪強,乃至於士人平民們仔細想了想,還是歸附在魏王治下,維持現狀比較好。
經過此事後,第五倫在河內的選官任能計劃就順利多了,河內距離他的大本營較遠,大刀闊斧改革容易失控,目前只能搞代理統治。第五倫斟酌河內各家勢力的政治取向,去掉那些和蔡茂走得太近的人,最終遴選出了一個名單。
溫縣司馬氏現在連影子都還沒,河內第一大姓,乃是懷縣李章,他家五代人都是二千石,此人作為郡五官掾,頗為幹練,在大尹、屬正缺席,臨時擔任郡守的馬援也忙著進攻河東那些天,河內官署,基本都由他來決斷。
而除了蔡茂外,河內最德高望重之人,就是那位“不戰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的老伏湛了。此人可比蔡茂聰明多了,作為王莽的老臣之一,只言不提什麼復漢不復漢,一心只記掛著教書育人,門都沒出。馬援領教過他的厲害,猜測這老傢伙在等著第五倫上門聘請呢!
第五倫自武德抵達郡治懷縣後,先後見了二人,他聘李章為郡丞,安撫了大姓;又請伏湛為郡三老,滿足了士人期盼。
而第五倫在此之後接見的人,卻讓人意想不到。
汲縣人,河內功曹杜詩,是一個不修邊幅的傢伙,他的家族在河內不算強大。河內政權更替後,杜詩卻渾不關心,反正漢官新官魏官都是官,只顧得低頭看著簡牘,在上面寫寫畫畫。
“杜君公。”
一個人在他身旁站了許久,忽然發話,嚇了杜詩一跳,抬起頭,才見竟是身穿常服,佩戴遠遊冠的第五倫,怎麼跑到功曹官署來了!
杜詩欲下拜,第五倫讓他免禮,又指著杜詩木牘上所畫道:“這便是不必人力,依流水便能鼓風的水排麼?”
“巧了,我在魏地時,也讓人做過相似的機械!”
……
ps:以為能準點的,但是卡文,寫了太久,對不起。
明天的更新在13:00(之前單章說過,這是寫給我自己看的,逼著寫作,不然我的性格,肯定會無限拖,對不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