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0章 不中,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老臣讓你受委屈了。”

六月初五,隴坂頂上花才綻放,山腳下的隴縣卻已悄然而謝。在一片桃林包圍的雅舍中,因為年紀大難以上隴關去的劉歆,對著一臉懵懂的劉嬰下拜頓首,竟以臣禮相待。

劉歆記得,自己頭一次見到劉嬰時,他才兩歲。當時漢平帝早死,明明有大把的宗室列侯可供選為繼承人,王莽卻藉口他們與平帝平輩,不宜為繼嗣,而從漢宣帝的玄孫中挑了最幼弱的劉嬰出來,立為皇太子。

然而那三年裡,踐祚的已是王莽這個“假皇帝”,劉嬰不過是王莽手裡的工具人。

諸如面對翟義造反,王莽就晝夜抱著劉嬰抱告禱郊廟哭嚎,等舉事鎮壓後,王莽決定謀篡,儀式上又將劉嬰擺弄來擺弄去,辭讓了許久,使得百僚陪位,莫不感動。

劉歆當時也流淚了,今日時隔十餘年再見,發現已經19歲的劉嬰智力仍低得如五歲孩童,口齒不清,更是老淚縱橫。

“皆是臣當初誤信王莽,走錯了道。”

劉歆覺得這當真是天意,本以為劉嬰身陷常安,生死不知,雖然知道以王莽性格,應該不會殺他,但兵荒馬亂,誰來保護他。

這下好了,劉嬰由義士護送至此,王莽當初不是派遣桓譚等人宣諭天下,說一定會還政於劉嬰麼?真是一語成讖。

什麼?他太傻?劉歆認為孺子嬰的痴傻是被王莽關久了,人非生而知之者,他最擅長給人做老師,假以時日,應能將劉嬰教得正常些,皇帝嘛,不能太聰明。

劉歆相信天定,已經對劉嬰以臣稱之了,但他們內部亦有不同的意見,隗囂就頗為遲疑:“南陽的更始皇帝怎麼辦?”

老劉歆將孺子嬰當香餑餑,隗囂卻覺得是個燙手的山芋,若是他們立了劉嬰,這位最正統的前漢太子,確實能起到團結隴右,甚至傳檄河西的效果,可東西兩帝並立,絕對是要刀兵相見的。

劉歆不以為然:“漢家太子,當然要比南陽舂陵旁支要正統!”

雖然目的是復漢,但他更想親手彌補遺憾和過錯,但還有比南陽更始更迫切的問題,隗囂又道:“第五倫又意下如何?”

在隗囂看來,第五倫作為驅逐王莽的最大功臣,佔據常安,此事沒他點頭是做不成的。

這時候,一直緘默的方望卻哈哈大笑起來。

“上將軍、劉中壘,恕我直言,第五倫的態度,並不重要。”

方望說道:“第五倫如今雖入主常安,然四面受敵,無暇顧及隴右,吾等只管守好隴坂,讓第五倫到處樹敵,作為隴右的屏障。“

“乘著第五倫與東邊的新朝殘餘、南方綠林死鬥爭奪常安之際,隴右以孺子皇帝之名,分遣諸將徇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只要滅了安定王向,其餘傳檄可定。”

“一統涼州後,兵強馬壯,南可圖益,北可取並,數年之後,坐擁三州之眾,擊關中疲敝,還於舊都,大業可成也!”

這便是方望思慮良久的策略,本還洋洋得意等著被誇,然而卻遭到了劉歆的訓斥:“荒唐!王莽未滅,這正是同舟共濟之時,焉能內鬥,割裂山河?”

方望縱橫之士的本色顯露後,在劉歆眼裡就不是“義士”了,強烈要求隗囂將此人趕出去,又道:“吾侄伯師(劉龔)奉我之命前日向東出發,去打探第五倫意圖,路上還遇到了方望一行,想來他應快到常安了。”

老劉歆對說服第五倫,有莫名的自信,捋須笑道:“季孟請放心,伯師是最早發現第五倫才幹的人,他當初能以夾書說動‘忠於新室’的第五倫反莽,如今亦能說服他,順應大義!”

……

同樣是六月初五,伴隨著任光、宋弘出糧於各里坊,城外的軍隊也運了一批薪柴進來,常安的饑荒得以緩解,雖然這其中不乏貪汙、重複、遺漏,但在第五倫麾下兵卒持刀看著的情況下,至少比王莽的賑濟要好許多。

但人們的態度卻大不相同:士人不屑一顧,不肯吃這“嗟來之食”,反正他們家裡還有餘糧。

難伺候的常安居民一邊領糧食,一邊抱怨:為何不多發點?這麼些糧食,只夠吃半個月,還因為鄰居的米鬥打得太滿,沒少起爭端,甚至還鬧出了人命來。

倒是城外的流民,在餓死不少親眷和吞了許多土後,終於吃上了王莽承諾的“黃粥”後,對第五倫感恩戴德,他們許多人乃是第五倫麾下四萬人的家眷,遂一視同仁,吃飽飯後,派兵護送,移於渭北鄭國渠畔就食。

和發糧食一起進行的,還有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殺震天下

單行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