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章 抓大放小,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動亂不休,哪怕漢武之後,尚有燕刺王、廣陵厲王等謀逆,王子侯們也與朝廷離心離德。到了王莽代漢時,更有大批劉姓公然站出來支援!”

國師公劉歆就不提了,很多劉家宗親數典忘祖,得了小恩小惠之後,便覺得王莽對他們比漢家皇帝還好,紛紛為王莽站場,在他成為安漢公、攝皇帝的過程中出力甚多。

到了後來,不少不要臉的劉姓更是胳膊肘往外拐,吹捧王莽的功績足以震爍古今,把起兵征討王莽的人說成是叛逆國賊。更有信誓旦旦說高皇帝託夢,說自願將天下傳給王莽的……

大漢末年鬧劇頻出,到頭來,劉邦的子孫竟然幫著外人篡奪了大漢江山,漢高泉下有知,怕是能氣活過來。

“劉姓有助王莽代漢者,此十二也,有舉兵反者,此十一也,有事不關己茫然旁觀者,這種人最多,約佔十分之七。於此輩而言,什麼祖宗國統,都不如眼前利益緊要。”

伏隆點出了問題的關鍵:“倒不如用這無足輕重的劉建作為馬骨,告訴幽冀諸劉,大王雖欲滅漢,然並不打算盡誅諸劉!”

“整個冀州,前漢時八個郡國,一共九十六個縣,分封了王子侯國三十五個,超過三分之一。儘管王子侯們多如劉建家一般,丟了侯位,但縣中人口、財富仍然控於其手,銅馬軍雖號稱佔據數郡,但落到具體的縣、鄉上,諸劉及河北豪強仍能保於塢塞,抵禦銅馬,觀望形勢。”

“臣聽說,銅馬肆虐,諸劉及河北豪右亦受了不小損失,這才有劉建寧可投魏之舉。若諸劉見大王能賞降者,必盡棄劉子輿而歸服,攻略河北可事半功倍。”

伏隆說完侯,黃長卻在心中冷笑,覺得此子雖然素有才名,但進入仕途時間尚短,還不會猜魏王的心思啊。

於是他反擊道:“伯文只提了新莽代漢時諸劉表現,卻忘了彼輩在新末時的作為!王莽對劉姓可謂寬大,然懷恨在心者不乏其人,劉伯升、劉林、劉楊等皆如此,貪得無厭,眼下諸劉迫於銅馬來投靠,事後覺得不滿了,卻會反咬一口!”

在黃長看來,王莽當年錯就錯在對諸劉太仁慈,只剝奪了他們的政治地位,卻未將其從紮根的地方上連根拔起,才埋下了無數隱患。

伏隆可算明白黃長沒明說的意思了:“司直,若是對河北劉姓喊打喊殺,可能會將其逼到劉子輿與銅馬一方。”

幽冀劉姓同仇敵愾,團結在劉子輿身邊,豪強武裝和銅馬軍結合,河北戰役可能會持續更久,讓魏軍付出更大犧牲。

可黃長卻認為這點犧牲是值得的,諸劉本就隸書於北漢,與魏敵對,幫他們下決心效忠裡劉子輿又何妨?伏隆說得沒錯,冀州八郡有三十多個縣被諸劉控制,那才更要趁此亂世,將其徹底剷除!

伏隆勃然色變,也不管黃長了,只看向第五倫:“大王,即便是暴秦,也沒對六國王族趕盡殺絕啊,何不效周武王,厚遇二王三恪,天下皆服。”

黃長則笑道:“哪怕如周朝一般寬待殷族,武庚該反,還是反了!”

眼看二人馬上就要離開具體事情,吵到三觀上去了,第五倫遂叫停了這場爭論。

“二卿之言,餘兼取之。”

即便刨除“將敵人搞得少少的“這一斗爭原則,第五倫心裡,也從不認為血脈和姓氏有原罪。狹窄的族姓主義是沒前途的,從夏到新,改朝換代就沒針對前朝王室搞過大屠殺,到他這更不會開歷史倒車。

“就依伯文之言,封劉建為伯,往後有劉姓來投,和其餘人等一視同仁,獻縣者皆可為伯、子之爵。”

但黃長的提議也不能不考慮,魏王在魏郡、關中大肆打擊豪強,即便是騎牆的著姓,也要大興冤獄打為叛逆,好收其土地,怎可能到了河北就忽然心慈手軟起來?

但河北戰役,打的是短期的軍事勝負,第五倫對南方的赤眉、劉秀更加在意,想盡快結束此處戰爭。

而拔除本地諸劉,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眼下要抓大放小,先將劉子輿及真定王、趙王這些大勢力摧毀,他們留下的肉就夠第五倫吃飽了,至於其餘的小蒼蠅,沒了大諸侯將他們捏成一團,更容易各個擊破……至於罪名?就像漢武帝一口氣削了一百多個侯一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這世上不存在某個族姓擁有原罪,必須徹底消滅;但也不意味著,因其族姓血脈就高人一等,劉姓也好,被第五倫改成“伍”的宗族也罷,不過是各佔數百年風騷罷了。如今漢家氣數已盡,劉姓的宗廟之犧,遲早要變成畎畝之勤。

“王莽當年沒完成的事,我會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