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9章 幷州兵騎,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人,心有餘悸。
他是萬萬沒料到,如羊一般柔懦的中國之人,居然發動瞭如此兇猛的反撲,且人數遠超他想象,難道新秦中每個男人都成了兵卒?
像被羊角頂到肚子的小狼,烏達鞮侯又是後怕,又感到羞怒交加。
但他也明白,在漢渠之內混戰,根本無法發揮匈奴人的長處,只能派遣騎隊繞著外圍偵查,看看是否有機會找到薄弱之處衝進去,將被困住的胡漢兵救回來。
匈奴的優勢是馬隊且馳且射,需要良好的視野和光亮,烏達鞮侯不斷望向東方,期待旭日早點升起。
然而當東方泛起魚肚白時,烏達鞮侯身邊經驗老道的騎從卻皺起眉來。
他好像聽到了什麼聲音。
年長的匈奴人遂跳下馬,趴在地上附耳聽了一會後,勃然色變。
它們來自東方,讓地表微微震顫,讓坐騎隱隱不安。
那是蹄聲陣陣。
是千軍萬馬!
而這時候,隨著一陣陣驚呼,烏達鞮侯也能見到遠處的來客了。
打頭的是布在東面的百餘騎匈奴斥候,他們正拼命加速,躲避追趕,對方來得太快太急,竟連回報都來不及。
而其身後,荒原上的塵土在瘋狂沸騰,千馬奔騰,輕騎催動,明明只有三千,卻走出了萬騎的氣勢來!
他們在三里開外停下了腳步,為首的耿弇勒馬,將軍身被玄色的甲冑,外裹赤紅的絳袍,鐵冑上纏著一抹黃巾,在新秦中,這是“第五營”的標誌,看到它,就知道是自己人來了。
耿弇拔出了手中的百鍊環刀,高高舉過頭頂,朝向西邊,騎士們也紛紛照做,隨著東方朝陽初升,三千把刀反射旭日,光耀奪目!
“今日,便是我‘幷州兵騎’的首戰!”
……
幷州兵騎主要募緣邊郡縣被匈奴、胡漢禍害得家破人亡的流民加入,要求是身高七尺五寸以上,會騎馬,步射,臂力得好。
若在中原內郡,這樣的人百裡挑一,可在上郡、西河邊塞,十個男丁就卻能找到一二人。
經過四個月加了馬鐙、高鞍的訓練後,也好歹有點騎兵的模樣。
而今日奉耿弇之命最先發動衝鋒的,則是一支名為“美稷少年”的騎從。他們人數上百,皆是美稷縣屠城後逃到上郡的,為首者就是當年騎竹馬帶著伴當騙幷州牧郭伋果子吃的小傢伙,如今長大成人。
美稷少年是耿弇麾下最勇銳的一批人,所求只有兩個:一是早日收復故鄉美稷縣,二是能將戰火引向朔方五原,乃至於匈奴腹地!
“過去騎竹馬,如今騎真馬!”
“他日打入匈奴,騎母馬!”
美稷少年們擔當的是雁翎陣喙部的角色,至離敵陣數百步時,催動戰馬,開始加速!
而相較於幷州兵騎,匈奴人的戰術,與一百年、兩百年前相比,沒有絲毫進步。
匈奴在草原上的敵人,主要是烏桓,雙方大規模交戰之法,一般是組織千騎為一批次,輪番衝擊上前施射,前隊射完一輪後橫向移動,讓出位置,次隊再進。若敵人遇箭潰亂,則直接衝將進去,用刀和短矛結束戰鬥。若敵人不亂,則反覆馳射,同時設法包圍,下馬步射,一點點消耗。
但對於中國之騎如何打仗,幾十年承平,匈奴人已經快忘了。
左谷蠡王烏達鞮侯記得,曾經在郅支單于麾下,參與過西域戰事的年長老人說起過,漢騎作戰,不喜歡馳射,反而像羌人那般,鍾愛於近距離突觸。
果不其然,今日遭遇敵騎後,烏達鞮侯只見對面大旗輕輕搖動,先派出了千餘騎,結成雁翎陣,至數百步左右時,非但不減速,反而加速向前!
烏達鞮侯也匆匆排程了兩千騎上前阻攔,但對方直接頂著匈奴人的箭雨衝過來,挺矛直刺!
首次實戰,動作有些生疏,心情頗為激盪,但唯獨不缺勇氣!
匈奴見敵甲冑精良,立刻四散而開,但仍有人規避不及,無數利刃瞬間插入了前排,使得只來得及射了兩輪箭的胡騎人仰馬翻。
而後排衝到的幷州兵騎,所用則是環刀,揮舞著追逐散開的匈奴騎,近身纏鬥在一起。
匈奴人弓箭太近距離來不及施射,只能抄起直刃與短矛交鋒。
數千騎在田野上奔跑踐踏,大地在震動,使得塵土飛揚,與塞北的風塵匯攏一處,遮住了小半塊天空。敵我在吶喊,馬鳴聲如同雷鳴,每個人都奮力廝殺,或在馬上相擊,或失馬後扭打在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