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陽郡、東平郡,他的妹夫、赤眉別部董憲則拿下了東海郡、城陽郡,在赤眉向西轉移後,梁軍接管了沛郡和彭城郡,即將盡取淮北。

劉永已經成為關東最大勢力,恰逢綠林遭赤眉痛擊,劉玄出逃,這所謂的漢家正統成了流亡朝廷,一直有稱帝之慾的劉永自然當仁不讓,在得知訊息的第一刻,便立刻趕赴定陶氾水之陽,籌辦稱帝大典!

之所以挑在此地,是有很大講究的,氾水是古濟水的一條分支,從濟水分出後,向東北方向流經定陶,注入大野澤,在氾水這平旦的北岸,有一處高出地面土丘,這便是漢高皇帝受命壇。

“想當年,歷經四年楚漢之爭,項籍自刎烏江,高皇帝還至定陶,馳入齊王韓信壁,奪其軍,正月時,便在此即皇帝位。”

劉永頗為自得:“雖然高廟不在長安,但我轄區內不但有豐沛故鄉,還有高皇帝即位之地,豈非天意?”

但劉永尤嫌不足,非得將自己的法理性再抬高些,遂派人去“請”魯郡曲阜的孔氏來替自己背書。

魯郡太守名叫雲敞,也算一位能吏,在前幾年席捲山東的赤眉大潮中保全了曲阜不失。他和劉永一樣接受了更始的印綬,但眼下綠漢崩潰,雲敞為保魯地平安,自然是予取予求,很快就將孔家人送到定陶。

說起這孔氏,在漢、新兩朝也算幾度沉浮,劉邦雖然早年不喜歡儒生,甚至還往其儒冠裡撒尿,但晚年卻也讀點書,駕崩前終究還是封孔子後裔為“奉祀君”,自此孔氏嫡系便有世襲的爵位。

但政治地位也不見得高,倒是在學術上,出了一個孔安國,靠著孔宅遺書成了古文經的核心人物,但要論政治地位上的大興,得到漢末了。

成哀之際,天災頻發,儒者上書漢成帝,說現今天下之所以災禍不斷,是因為朝廷未能妥善安排先聖孔子的祭祀,致使上天發怒。於是孔子嫡系大宗順理成章加封為“褒成侯”。後來又宣佈漢朝也要搞“二王三恪”,既然殷商後代找不到,而孔子說過“而丘也殷人也”,於是就將孔氏再加封為“殷紹嘉公”,封邑一千六百七十戶。

如今來謁見劉永的,便是孔子第十七代孫孔安,劉永一見了他,就當著來捧場的東方群儒之面,痛罵起王莽和劉玄來。

“老賊王莽,自詡通儒,卻不懂得敬重聖人,亂改二王三恪之制,以運轉次移為由,竟將殷後宋公降為侯!名為尊儒,實為廢儒。”

“而更始不學無術,繼位以來,既不還於豐沛祭祖,更不敬聖人,於孔氏並無分封。”

“唯孤不然!”

劉永以儒道捍衛者自居,宣佈要撥亂反正,重新加封孔氏為“殷紹嘉公“,將封戶加到兩千。同時追尊孔子為”褒成宣尼公“,正式將孔子作為國家的公神來祭祀,其地位和社稷神相等。

一時間,汜水之陽頌聲不絕於耳:“《公羊傳》說,賢人的子孫應當有封土,何況是聖人。從前周成王以諸侯的禮儀葬周公,皇天動怒,雷電風雨成災。過去孔子的廟宇只存在於闕里,子孫難免淪為匹夫,聖人的身份只享受平民祭祀,這不是皇天之意。如今陛下根據孔子素功分封其子孫,國家必得福佑,陛下名字將與天長存,承續漢統!”

孔家人將曲阜的禮器搬來為劉永站場,乘著這熱乎勁頭,群儒與將相與共請尊梁王為皇帝。而梁王照例辭讓,這才半推半就地繼位,戴上了皇帝冠冕,年號為“建世”。

登基後,按照慣例自然是大肆封官進爵了,劉永不蠢,認得清形勢,沒有遵循“非異姓不得封王”的祖訓,發起王位來也頗為大方。

“以翼漢大將軍董憲為董王!”董憲這下可以心滿意足了。

“以故更始討難將軍蘇茂為陳留王。”

“以故更始水衡大將軍成丹為淮陽王。”

這兩位與劉永毗鄰,早就眉來眼去,隨著更始崩潰,他們自然而然投靠了關東最強,還肯給王號的劉永。

而接下來兩家,勢力更大,他們究竟會不會接受建世皇帝的分封,尚在兩可之間。

“故廬江太守李憲為淮南王!”李憲早已稱王,如今兩家臨淮而望,劉永希望透過拉淮南一把,防止吳王秀一統揚州。

“以輔漢大將軍張步為齊王!”這張步亦是過去一年間,在琅琊興起的豪傑,參加過呂母和赤眉,在呂母死、赤眉走之後,填補了齊地的空白,乘著天下大亂,拉起一支隊伍。如今已拿下琅琊、膠東、東萊、北海、淄川、臨淄六個郡,與劉永勢力隔著泰山相望,硬實力不遜於他。

但劉永還是希望放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