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雲也愣住了,白瞎他為了追得此人,廢了好大氣力,逮住的時候左右無人,阿雲還發自肺腑地對這“隗囂”說什麼:“隗將軍,死了比活著更有用,我會借汝首級,讓你仇怨得報,而隴蜀遭凌之辱除矣!”

他們在邛崍山接受訓練時,聽荊邯過戰國刺客的壯舉,阿雲最佩服荊軻,對荊軻向樊於期借首級,最終圖窮匕見刺秦王的故事記憶猶新,當他手刃“隗囂”,取其頭顱,臨風而立那一刻,真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了!

阿雲預本預想,自己立得如此大功,只要不被上司遮掩,第五倫少不得也要親自召見一番,結果折騰半天,竟是個替身?

眾人大失所望,甚至有人罵阿雲謊報斬獲的,要拿他定罪甩鍋的,倒是吳漢很快鎮定下來,不再關心假人頭,看著阿雲道:“小屯長,汝如何稱呼?”

“阿雲。”他報了名,沒有姓。

普通氐人沒有姓,只用父子連名,唯獨大氐豪才用漢姓,這也是阿雲能編造身份的原因:漢人編戶齊民,有名有姓氏,戶籍理論上能查到——實際也是一筆糊塗賬。

至於氐人就更難了,沒有文字,沒有官吏,甚至是遊耕於深山,幾代人不和外面往來,查戶口?拿頭查麼?

吳漢頷首,給這件事定了性:“雖所斬並非隗囂本人,但奪其印綬,等同於戰場上搶得敵人軍旗,阿雲,你立了大功!”

不等阿雲鬆口氣,吳漢下一句話,卻出乎他所料。

吳漢很欣賞這個年輕勇銳的氐人青年,拍著他的肩道:“只做一個小屯長可惜了,這樣,從此以後,就從萬將軍麾下,轉到我獨立師來,讓你當個營正!”

……

升官是好事,他得以又爬了一步,但這也意味著,阿雲從此要在吳漢麾下聽命了。

“但公孫皇帝只讓我刺殺萬脩,沒讓我殺吳漢啊!”

阿雲心中如此狂呼,更何況,想殺也不容易,和人到中年,早年創傷發作,漸漸多病的萬脩不同,吳漢個雖不高,卻精壯得很,沒做將軍前,經常親手殺人,阿雲都不一定是他對手。

更何況,阿雲常聽軍中說,吳漢如今是伍皇帝的利刃,不是在前線,就是在去前線的路上!

如此一來,他非但離開了萬脩,常年征戰在外,豈不是離第五倫也越來越遠了?

可小兵的命運,自己說了可不算,吳漢不是和他商量,只是通知一聲,甚至連跟萬脩那邊打招呼都不用,事情就這麼愉快決定了。

“既然隗囂依然脫逃,必投南方三十里安故縣,事不宜遲,應趁隴軍成驚弓之鳥時,窮追猛打,一舉拿下!”

都不必吳漢強調,搶功時永遠衝在最前頭的第一雞鳴已經開拔了,他甚至有機會逮到真正的隗囂。

但等正午時分,吳漢整軍離開狄道時,前方卻傳來了一個十分突然的噩耗。

“驍騎將軍,校尉追擊隴兵時,遇敵軍伏弩,當場喪命!”

難得有個因資歷夠長,被賜可用伍姓的皇親,就這樣殞命隴西。

“前鋒三千人亦遭逢敗績,退了回來。”

仗打得太順了,魏軍從上到下都頗為輕敵,連吳漢也沒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一雞鳴手下多是氐兵,只能打順風仗,這也就算了,但吳漢的前鋒也是精銳老卒,怎麼會吃敗仗呢?

等敗兵撤回狄道,向吳漢請罪時,才說清楚他們遭遇了什麼。

“伏擊吾等的,不是安故縣隴兵,而是來自南方的蜀軍!多有材官勁弩,士卒追擊甲輕,這才吃了大虧!”

吳漢聽敗兵敘述那支蜀兵的陣法,進退有度,越聽越覺得不一般,追問:“敵將何許人也?”

“倉促交戰,不曾探聽到,但下吏撤離前,親眼看到,那支蜀兵打的旗幟分明是……”

“賈!”

……

雖然沒落得身首異處,但一向體面隗囂,此生也從未如此狼狽頹唐過:他將印綬和坐騎交給親信,讓他們另走一道吸引魏軍追擊,而隗囂自己則穿著便服,裝作御者,夾雜在敗兵裡潰逃。

好幾次窘迫之時,都差點被魏軍所捕,但最後卻都得以逃出生天,看著隴右在這一戰裡徹底分崩離析,隗囂羞愧之餘,也安慰自己:

“以漢高之英明神武,尚有滎陽之困,多虧與他容貌相似的紀信扮作漢王,乘黃屋車,傅左纛,故意吸引楚軍,劉邦才從西門逃走。”

“我隗囂,至少沒有令女子被甲出城挨箭,替我遮掩行蹤吧。”

如此一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