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在擔心滎陽城的守軍?”
這是唯一可能阻止赤眉軍的敵人,聽說魏軍主將馬援亦在其中,但這位馬將軍卻沒有在滎陽城外擺開陣勢攔著赤眉,反而龜縮起來,看樣子是不願意與赤眉野戰。
一道高百多丈的山嶺東西縱列,阻於滎陽城與敖倉之間,那就是廣武山,廣武山中間開了一條水澗,沒有水的地方,又修築了有牆壁保護的甬道,舟船車馬往來不絕,魏軍在滎陽城內的守軍,糧食便是如此解決的。
楊音是赤眉五公中,學識僅次於徐宣的人,也識個字,且好學,身邊也擄著幾個本地文士作為嚮導、顧問,他們紛紛恭喜楊音:“吾等聽老人說,當初漢高與項羽對峙於滎陽,漢軍亦是透過廣武山甬道,食敖倉之糧,後來項羽派人繞道侵奪甬道,又拿下敖倉,漢高遂放棄了滎陽城,與今日如出一轍!”
所以馬援才自嘲他這是“鉤子離水三尺”。
但這是陽謀,赤眉此戰不管是想渡河進攻河內,還是西擊洛陽,首要都是奪取敖倉,沒有這些糧食,幾十萬大軍靠西北風撐下去?一旦曠日持久,赤眉便要無功而返了。
楊音倒是沒有膨脹到覺得自己一個人能擊敗馬援,只道:“滎陽魏軍,當然要等到樊公抵達後再打,跑不了,可若不拿下敖倉,魏軍船舶恐怕會將其一點點搬空!”
從潁川出發時,有十個萬人營,如今只到了八個營,還有不少掉隊,但楊音等不及了。
“讓後至的兩個萬人營留在鴻溝邊,看著退路。”
“八個萬人營隨我渡水,四營看住滎陽城,讓馬援輕易不能出來,其餘四萬人,隨我直趨敖倉!”
……
漁陽突騎雖然完成了一個月從幽州南下到河內的任務,但馬匹不是汽車,加個油就能繼續跑,它們實在脆弱得很,長途跋涉後病羸嚴重,來時兩人一馬,眼下只能勉強一對一。
於是蓋延只能將三千部下留在河內食豆粟休養,他自己則帶著騎從數人,乘船自黃河北岸南下,去拜謁新上司馬援。
對河內士女而言,赤眉尚只是不遠不近的威脅,等抵達黃河與濟水、鴻溝交匯的石門渡口時,他發現此處已是如臨大敵,一些手眼通天的陳留豪貴一路逃到此處,想乘舟北渡避難,卻被守備的魏軍粗暴地拿下,馬援有令,鴻溝、黃河之間,任何不持符節的車船,都視為赤眉黨羽。
那些豪貴頗為冤枉,嚷嚷道:“赤眉已逼近敖倉,求求校尉,讓吾等過去吧!”
他們的嘴巴旋即被堵上,同時以“譽敵恐眾”的罪名,被鐵面無情的軍正董宣下令斬殺!
蓋延是有符節的,這位八尺九寸的大個子道明來意後,董宣讓人帶他繼續乘船南下。
“董軍正,赤眉真在逼近敖倉?不知馬國尉有何應敵之策?”
但蓋延的這提問卻遭到了董宣的責問:“國尉縱有應敵之策,告訴了我,但我若洩露給第三人,便是洩密死罪。”
“同樣,蓋君縱是偏將軍,統領突騎南下助陣,有資格從國尉處知曉方略,但若詢問於我,亦是越矩!”
這油鹽不進的傢伙讓蓋延閉了嘴,南下途中,從廣武澗路過敖倉,蓋延抬頭望去,卻見此地名為倉,實為城,修在一座名為“敖山”的高地之上,稍稍高出地面。
聽說赤眉軍已進到一天之內的距離,附近已有赤眉斥候扮作農夫混入,但蓋延看敖倉的守備依然不太嚴整,不免暗暗搖頭,覺得這場仗有些懸了。
溝澗兩側漸漸多了些山丘,開始進入廣武山了,船隻忽然停了,蓋延正疑惑時,帶路的校尉請他下船。
蓋延感到奇怪:“國尉不是在滎陽城麼?”
校尉頓時笑了:“整個洛陽、鄭地、陳留的人,都知道國尉在滎陽,赤眉也一樣,他的將旗也確實在那。”
言罷只帶著蓋延往廣武山上爬,這廣武山頂其實也很平坦,有兩座古寨落的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項王城,據說楚漢時劉項在此對峙過。
而今,原本廢棄的兩寨重新住滿了軍隊,山上山下,起碼駐紮了兩萬之眾,都在秣馬厲兵,蓋延終於看到他想象中馬援軍隊應有的樣子了!
“從退兵到空虛敖倉,設疑兵於滎陽,最後親自帶精銳埋伏於敖倉之側的廣武山上,莫非都是馬援的計策?是我太愚昧,誤會馬將軍了!”
蓋延這誤吞直鉤的友軍總算稍稍回過味來了,心驚之下,項王城寨中最高點已到,一位英姿勃發的中年將軍,正吊著只腳坐在上面,那悠閒自得的氣質,真像極了在渭水邊釣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