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銅馬帝,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願效仿信都,出糧食一萬石。如此,既能盡臣子之忠,也可保全滿城黎庶!”
……
等杜威回到位於下曲陽南方的宋子縣時,他的皇帝劉子輿,也帶著東拼西湊的“羽林衛”數千人,與銅馬三位大渠帥在此會面。
若說兩個月前,銅馬三位渠帥東山荒禿、上淮況、孫登對劉子輿尚無敬意,只是打著“用他騙開幾座城池就殺掉”的心思,到了四月份,他們發現,這劉子輿已經殺不了了……
只因王郎太會演戲,也明白底層銅馬賊寇的精神需求,開始發揮特產,大搞迷信,這不,眼下與三位大帥見面時,就玩了一出請祖宗上身來助威。
“太祖高皇帝上我!”
隨著複雜儀式,雞血灑下,劉子輿整個人竟能騰空而起,然後在地上不斷抽出,口吐白沫,等他再站起來時,簡直像換了一個人。
平素頗有天子儀容的的劉子輿,此刻竟一副老痞子作態,眼神中豪氣萬丈,先讓人找銅鏡來一照,而後哈哈大笑:“不愧是朕的子孫,像朕!”
這把戲新鮮,銅馬沒見過,只能一群群地下拜。
“劉邦”又在眾人面前箕踞而坐,撫著根本不存在的濃髯道:“朕起於草莽,提三尺劍,斬白蛇舉事,三年滅秦,五年誅楚,打下了漢家江山,後來曾刑白馬為盟,說非劉姓不得為王……”
“可如今漢室天下為賊寇所篡,河北諸王竟不聽子輿詔令,可恨!”
他點著東山荒禿、上淮況、孫登三人道:“還是汝等忠勇,若能擁護子輿,光復漢室,縱然是異姓,也可封王!”
說罷抬起頭嘆了口氣:“時辰已到,朕要回九天之上去了。”
末了對眾人狠狠一瞪:“有敢不奉子輿者,朕必以天雷誅滅之!”
言罷眼睛一閉,直愣愣向後倒去,半響後復睜開眼睛,恢復了往日的文質神采,大渠帥們被這一幕搞得面面相覷,又不好直說不信,普通的銅馬眾則對劉子輿更加敬若神明,更有托兒說,剛才高皇帝附身時,在劉子輿身上看到了龍的影子!
“高皇帝說了。”王郎起身,點著東山荒禿等三人道:“等打下真定,朕就封汝等為王!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而各路小渠帥為侯,各有封邑!往後汝等就有自己的地盤,不必再流離失所了!”
眾人紛紛歡呼起來,大渠帥們也只能垂首應諾,銅馬軍已經有些依賴劉子輿了,打著他的旗號,真能騙得不少堅固的城池開門,任由他們進去吃糧。
如今青黃不接,饑荒正在席捲冀州,河北東部各郡尤甚。銅馬和各路義軍被逼無奈,只能往西部的諸王領地、豪強地盤走,而劉子輿是能夠將幾十支武裝團結起來,奔個活頭的唯一人物!
這種情況下殺他?銅馬自己就要起內訌啊!也罷也罷,再忍一忍吧。
杜威心服口服,沒想到皇帝還會玩這一招,只過去稟明自己在下曲陽的見聞。
“邳太守對朕很失望啊,他與和成大姓們不信任銅馬,也連帶對朕離心離德了。”
王郎只如此嘆息,其實連杜威都覺得,全然偏向銅馬,會讓大量豪右及郡守背離劉子輿,他們為了保全自家,往後寧可投靠能帶來秩序的魏軍……
“但是,朕有得選麼?”
王郎也曾對大族、宗室抱有希望,但在發現他們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繼續依附只會一起覆滅後,便決意投向更容易被他的預言、神術誆騙,為自己賣命的一方。
“《論語》有言,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事多無兼得者,這是朕不得不做的抉擇。”
多學習確實是有用的,後一句則是:“假得真失,假失真得,其別微矣。”
他現在已經越來越把自己當成劉子輿,而非王郎了。
“下曲陽不開城門也無妨,能提供一批軍糧足矣。”
王郎的目標,還在更西方,在真定王的地盤上,他家的糧倉,才是冀州最大的!自己沒來得及娶的“皇后”,還在那等著呢!
“河北大飢,百萬災民加入了銅馬、尤來諸寇,只想奔個活路。”
“世道混亂已久,天乾物燥,更無甘霖降雨。彼輩就像是被點燃的森林,薪不盡,火不滅。”
“而那些大族、著姓、諸王,不過是在火場中,驚恐奔逃的麋鹿野獸。”
劉玄能靠綠林軍成事,第五倫能靠流民兵滅新,他劉子輿,為何就不能?
“朕寧可與百萬流寇一起燃燒,還有機會燒遍河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