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3章 堅持守住,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運載蓋延的烏篷船漸行漸遠,渡過寬闊的淮水,駛向淮陰方向,而劉秀則在岸邊駐足看了許久,感慨道:“第五倫麾下,確多虎將啊。”
他不知道的是,第五倫手下大多數人,包括蓋延原本都該屬於自己,即便牆角幾乎被挖空,但劉秀手下的南陽、潁川兩批文武將臣也頗為不俗,諸如馮異之輩,也能和對面的岑彭打個五五開。
但將才是不會嫌多的,第五倫大兵壓境之際,漢軍舊將們也相繼戰死,痛心之餘,劉秀也少不得要感慨一聲:“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尤其是會用騎兵的將軍!
去年拿下東海郡後,劉秀可在郡武庫撿到了不少好東西,漢朝、新朝積攢下來的兵車器數十萬,零零總總,足以武裝十萬大軍。
這使得劉秀不由大為感慨:“區區一郡武庫便有如此眾多兵器,足知前漢之強悍,豈料禍起蕭牆,竟為奸佞所篡。”
幸好它們落到了劉家人手中,靠著這批陳年舊貨,漢軍一口氣武裝到了牙齒,這才能在淮北和魏軍掰一掰腕子。
這其中,就包括了鞍韉兩千八十具,上馬鞽八百廿五具,戰馬首鎧九百餘,然而這些馬具,尤其是馬鎧,漢軍騎兵用不上,南方馬匹太矮小了,披掛上重甲根本跑不起來,只能當魏軍弓弩的活靶子。
北人乘馬,南人駕船,有些兵種確實是地域特色,但劉秀卻不信這個邪。
“項羽南人也,麾下多為江東子弟,淮南父老,與朕頗類,然項羽卻擅用車騎,曾以三萬精騎戰車破高皇帝數十萬,可知若有善戰騎兵統領,南人亦不遜於北人!”
正因如此,劉秀才對蓋延起了招募之心,他得知此人並非第五倫心腹,而魏軍中派系山頭鬥爭,絲毫不比漢軍輕。
豈料蓋延果斷拒絕,劉秀望著他遠去的船影,感慨道:“若朕手中能多出十萬人,兩個州,與第五倫勢均力敵,蓋延或許便會答應了。”
若蓋延真是他口中的大魏忠臣,怎麼會被俘後好睡好吃呢?這是心存活命之慾啊。
但古人云,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沒人會無緣無故投奔岌岌可危的殘漢。
既然暫時無法得到蓋延,那就將他利用到底吧!
劉秀又交給鄧禹一個使命:“仲華且帶上蓋延,藉口讓他遊歷南方,思慮歸漢之事,將淮南、江東好好走上一走。”
鄧禹立刻明白了劉秀之意:“陛下是想讓後方著姓、官吏、百姓皆知,漢軍大勝,還生俘了魏國大將?”
劉秀頷首:“然也,將斬獲數量誇大十倍,就說破敵數萬,斬俘萬餘,須得將蓋延名號多吹噓吹噓,讓人以為,他與耿、馬、岑、景、萬、吳這魏國幾大名將並列。”
他很清楚,打仗打的不止是軍爭,還有人心,第五倫十餘萬大軍兵臨淮北,給東南小朝廷的壓力實在太大了,不但軍中將吏心懷忐忑,後方更是什麼想法都有,不少人恐怕已在思量何時“投誠”比較合適了罷?
劉秀知道戲馬臺之敗瞞不住,遂大張旗鼓給劉植髮喪、封王,給他最高的死後殊榮,穩住親信忠臣們的心。
而對那些“誰贏幫誰”之輩,就得靠蓋延這碩大的戰利品,讓他們看到,魏軍絕非不可戰勝,而劉秀已經打出了大勝仗!
後方需要勝利的鼓舞,哪怕是摻水的勝利。
但劉秀卻不會自我欺騙,覺得下相、徐縣兩場小勝,就能拿扭轉大局。
在鄧禹南下前,劉秀向他詢問:“仲華以為,如今形勢如何?漢可還有勝機?”
“陛下所言之‘勝’,指的是擋住第五倫猛攻,保漢社稷立於淮南江東不失;還是守住彭城,奪回淮北?”
鄧禹道:“若是前者,大漢已勝!”
劉秀卻不太滿意地搖頭:“若只滿足於此,朕何必與第五倫鬥智鬥勇,直接將淮北眾人撤往淮南即可,也不會痛失劉植,更令來君叔被困彭城。”
鄧禹只好如實道:“縱然陛下所求是後者,也已勝大半,第五倫集十餘萬眾,卻未能一鼓作氣席捲淮北;頓於彭城半月,欲誘陛下擊靈璧,未能得逞,反在下相損兵數千,尤不吸取教訓,更遣蓋延孤軍深入,欲定勝負於奇襲淮泗口,再失大將,此二鼓而衰也,第五倫已無法再遣師南下,越過下邳、睢水一線了。”
劉秀卻沒這麼樂觀:“但漢軍沿泗水反覆奔波,也疲敝不堪,再難北上救援彭城。”
是啊,雙方都打得不如預料中順利,戰局僵持住了,就像這將地面凍硬的天氣一樣。
“拖下去於漢有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