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3章 懂了,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的代價。
劉秀頷首,他心中傾向於鄧禹,但先前高調宣佈永遠定都長安,以示自己絕不會忘記北伐復都之志,讓穎川系的主戰派們大受鼓舞,馬成將軍便是其中代表人物,就算暫時不戰,也得安撫好他們。
然而就在劉秀作躊躇狀時,船艙外卻有郎官來報,御大鴻臚朱祐來了!
“大鴻臚不是留守江都麼!?”鄧禹、馬成聞言大驚,朱祐是劉秀極信任的人,這才將國都政務交給他,是什麼大的變故,讓朱祐離開了職責,倉促至此?
山越反擊滋擾江都?還是淮北魏軍喪心病狂主動進攻,總不能是淮南、吳會計程車族覺得大漢不可復興,竟然作亂吧!
內憂如此之多,也難怪東漢不敢貿然北伐。
倒是劉秀冷靜,讓人速召朱祐來見,並叮囑讓他披白衣蒙面,以免被人認出來,引發驚亂猜疑。
然而等朱祐匆匆鑽入船艙,道明緣由後,卻是三人都沒想到的“大事”!
“陛下。朱祐呈上一份封印甚嚴的書信:魏偽帝第五倫,有信函送到!”
……
“第五倫的國書?”
眾人面面相覷,對於來自魏國的“國書”,劉秀並不陌生,他稱帝前夕,第五倫就大言不慚地招降劉秀,許諾他若願做魏國藩屬,可以封一個“大魏吳王”。
劉秀自然拒絕,自那之後,兩邊雖然時不時就搞一篇檄文,但兩位皇帝的直接對話卻已絕跡。
今日第五倫在這當口來書,劉秀還真好奇他會何事,但卻絕不會親自開啟,甚至連看都不該看!只能由臣子轉述。
因為漢、魏二帝雖是敵國對手,卻並未承認對方,接受對方國書,便意味著鬆了口,這要傳出去,勢必引發軒然大波。
朱祐這麼多年常常為劉秀跑外交,這麼簡單的道理,他豈會不知?怎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
“陛下,並非國書。”
朱祐拆開封印,展現魏國特有的黃紙信封,道明瞭緣故:“而是魏主以長陵第五倫私人名義,寫給陛下的私信!”
這樣一來,意味就不同了,劉秀這才能接過來,看到信函封面上那似曾相識的字跡,感慨道:“確實是第五伯魚親筆所書。”
這字他認得,當然認得!那時候劉秀還是不知名的舂陵小地主家兒子,第五倫卻已經揚名塞北,上任魏郡,期間還修書一封,希望在長安有一面之緣的劉秀能去河北做官。
劉秀忘不掉,信中言辭懇切,開出了縣令的價碼,這是當時第五倫能給出最高的條件了,畢竟近兩代人吏,劉秀家最大的官,也就是六百石。
那時候二人還隔空贈玉,算是交情一般,卻相互賞識的朋友,豈料如今卻為了爭天下成為敵人第五倫是志在重新一統,來一出“覆漢”,徹底把劉家棺材板蓋上。劉秀這邊,則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是路線之爭,社稷之爭,他們再無可能和解,只有只有不死不休一條路!
事到如今,第五倫還能和他什麼?
劉秀的手捧著信,裡面的內容,朱祐也不敢輕啟,只有劉秀能開。
眼看劉秀就要啟封,這時候鄧禹又起疑心,勸阻道:“陛下,小心其中有詐!”
那第五倫這麼喜歡用間諜細作,手段陰狠毒辣,萬一在信中藏了劇毒藥粉、風乾的藥汁,要害劉秀怎麼辦?
劉秀卻啞然失笑:“第五倫小事卑鄙詐取,大事上卻喜用王道,從不糊塗,不至於此。”
在他看來,自己何第五倫的對決,當是英雄戰英雄,而不是落俗於毒藥與匕首。
隨著信封開啟,劉秀取出了那第五倫親手仔細摺好的信紙,旋即走到透著光的船艙視窗,背對眾人,細細地讀了起來。
鄧禹等人縱然好奇信中內容,卻也只能忍著,等著。
因為彭蠡澤湖水的潮波,樓船在微微晃動,鄧禹等人看到劉秀邊看信邊搖頭,隨著目光左移,他時而唏噓,時而失笑……
直到半刻之後,當劉秀終於閱罷全信後,竟只收卷感慨:“朕確實沒想到。”
“自高皇斬白蛇以來,漢家社稷延續兩百載,上到歷代九卿、大臣,下到儒生、匹夫,數不勝數,然而最懂得大漢不朽之處,點出漢魂所在的人。”
劉秀轉過身來,神情複雜,也不知是要長歌當哭,還是想放聲大笑:“卻是一心要掐滅大漢餘緒的第五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