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8章 落紅,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請帶上劉曠同去,曠可在黃泉路上,為府君扶鞍。”
言罷跌跌撞撞地追了上去,竟欲與劉植一同赴難,背上的鮮血落了一路。
劉植卻制止了他:“公子乃彭城烈士,信義堪比季布,汝重然諾,請答應我一件事。”
“府君請說。”
劉植笑道:“戲馬臺苦戰五日,確實盡力了,這大漢百年德澤,君王解倒懸之恩,由劉植一人來報足矣!我曾誤信假劉子輿,但殞於彭城,卻是為真正的復漢大業而死。”
“活下去罷。”
劉植看向劉曠,朝他長作揖:“活下來的劉姓人中,得有忠厚信義的長者記下所有事,告訴後輩,在大漢危急存亡時,還有個河北劉植,雖無本領,卻甘付性命,欲助真天子,挽回乾綱!”
劉曠頓首不已,涕淚交加,而劉植言盡於此,他轉過身,看到了戲馬臺下,猶如波濤般湧動的魏軍洪潮,正源源不斷朝戲馬臺撲來,這亂世裡的小小礁石,也要被巨浪淹沒了。
但他至少,已為彭城,為劉秀,爭取了五六日時間!
“願建武陛下,早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望著東南江都方向,說完這句話,劉植便懷抱漢幟,從戲馬臺頂一躍而出。
他迅速從那些背叛姓氏,對他同室操戈的劉氏子弟眼中消失,又出現在成千上萬仰攻戲馬臺的魏軍士卒頭頂上,一墜而下。
伴隨著戰鼓呼號,那落下的身影,竟像極了怒濤面前,銜石填海的精衛鳥!
而這一幕,也落在望樓上用千里鏡觀察情況的魏國皇帝眼中。
第五倫看到,似有抹晦暗的赤色,從高處飛速隕落,最終砸在亂石堆中,零落成一灘紅泥……
……
劉植的屍體,是連同那面殘破髒汙的漢家旗幟一起抬過來的,已經分不清何處是紅,何處是血了。
透過俘虜之口,第五倫才得知,這位劉秀手下的“東海太守”,守了戲馬臺這死敵整整五天的硬漢,竟是北漢假劉子輿的遺臣……
第五倫這下才記住了此人,頷首感慨道:“荊襄時有馬武,彭城則有劉植,阿秀呀阿秀,總能如此得志士之心,不愧是你。”
但戲馬臺上投降的眾人,就沒這麼壯烈了,為首的屯長還欲為自己邀功,繡衣都尉張魚問他為何要降時,一時間滿口胡說:
“七國之亂時孝宣皇帝時,楚國兩度叛漢,也不差這第三次。”
又曰:“這天下換了多少個漢家皇帝,真劉假劉,更始梁王,吾等也不必效忠劉秀一人。”
眾人之中,唯獨那位背後受了七創,差點跟著上司赴死的劉曠,堅持懇請,說想為“劉府君”收屍。
殊不知第五倫早已做了安排:“將劉植在彭城尋地周到葬了。”
“雖不封不樹,但這面旗,便准予一同埋下。”
第五倫還意味深長地對群臣說道:“畢竟此旗在人間將殞,只能讓劉秀的忠臣們,帶去黃泉招搖了。”
而在張魚問到如何處置劉曠時,第五倫則說:“讓軍中醫者為其好好治傷。”
這是要讓劉曠“因傷發疽而亡”麼?豈料第五倫卻道:“此人在彭城名聲極佳,經此一事,恐將更盛,可得護好了,傷好之後,願為魏吏最好,若不願,亦讓他來去自如。”
劉氏又如何?劉盆子在魯地曲阜,不也幹得極好麼?第五倫在河北特意打擊劉姓豪強,那是為了掩人耳目,減少當地豪強力量的政治手段罷了,已經被赤眉軍犁過一通的中原,大可不必。
而那些投降的戲馬臺劉氏兵卒,也將得到較好的待遇,第五倫說道:“設使吳王當真欲令諸劉殉國而死,予卻能讓彼輩苟全而生,諸劉會投向誰?”
在分化劉姓上,王莽就做得不賴嘛,這一點第五倫得多學學。
“更何況,得讓彭城中負隅頑抗的吳兵看明白,朕能赦諸劉不誅,更何況是對其餘人等?”
沒辦法,他的車騎將軍伐齊時軍紀不佳,不少人往徐淮逃,連帶黑了魏軍的名聲,甚至有“耿弇屠城四十”的謠言,這些負面影響必須消除,以此瓦解彭城普通人的抵抗決心:劉氏宗親都降了,汝等難道還要為他姓家業而死麼?
說到耿弇,戲馬臺之戰結束後當夜,第五倫也收到了來自下邳的最新回報。
“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釃酒以待縣官,豈能反欲以賊虜遺君父邪?”
讀到耿弇那份洋洋灑灑,言語激亢的請戰書,第五倫都笑了:“善,耿將軍有為予掃滅劉秀的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