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7章 告急,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才是真話,但他為了引賈復共情,只感慨道:“真羨慕君文啊,已經奪回了家鄉,而新野尚在魏軍手中,且留有重兵,難以攻取。”
言罷拱手:“這便是我出兵緣由,不知君文又為何重返南陽?”
賈復看著鄧奉,他知道,哪怕此人在討厭,如今也只能暫時合作,方能達成自己的目標,遂道:“也不瞞奉先,南陽人入蜀為官不易。成家內部有公孫皇室故舊一派、巴蜀本地士人一系,然兩者皆排擠誹謗漢中降將。我忍受至今,卻不料遭了魏國奸細構陷,說我在邊境互市時放任假鐵錢入內,假錢便是賈錢!”
“公孫皇帝誤聽讒言,竟令監軍剝奪我權勢,既然如此,我也只能主動出兵,以示吾與魏不兩立了!”
賈復雖然是個直性子,但也留了心機,他近來遭到誹謗,甚至有被剝奪兵權的危險,對公孫述大失所望,索性打算去投東漢劉秀。
但賈復又覺得,空手去歸順有些丟人,眼看漢、魏角逐荊襄,他便想亂魏後方,幫漢軍一把。萬一能拿下南陽,不但光復故里,還能給劉秀獻上一份大禮。
二人在那真真假假說了一通,一合計,二人目標居然差不多。
“只不知奉先接下來欲去何處?”賈復想知道鄧奉兵鋒所指,是否能為己所用。
鄧奉依然打哈哈:“本欲奪新野,但岑彭後軍上萬駐紮,君文可願助我?”
賈復大笑:“那我欲直撲宛城,斬了陰識小兒狗頭,奉先可欲同往?”
都是笑話,二人雖然都善戰,但兵卒疲敝,打新野都不一定能勝,更別說城高池厚的宛城了。加上赤眉將南陽洗得極其乾淨,以至於二人想找點豪強配合都難。
相互試探一通後,還是鄧奉提議:“既然新野、宛城皆難下,你我不如先擊其薄弱緊要之處。”
賈復反問:“南陽何地最為薄弱,又能扼魏軍咽喉呢?”
鄧奉往西邊一指:“自然武是關與宛城之間。”
這正合賈復心意,他拊掌讚道:“先取丹陽,大善也!”
此丹陽並非江東丹陽,而是“丹水之陽”,包括了丹水、析縣等處,是魏軍關中糧食運往宛城的囤積地。
“奪取丹陽數縣,便能斷絕關中與南陽之間往來。”
“不錯,而後觀察局勢,退可西入漢中,進可東取宛城!”
……
同樣是四月初的南陽,有人冒著夏雨,乘著輕車,在新野通往宛城的泥濘道路上狂奔不止。
“御者,可否再快些?”
劉盆子掀開車簾詢問。
“小君子,冒著風雨,只能這麼快了。”車伕知道劉盆子心急,勸他道:“舂陵是遭了漢兵襲擾,縣令都戰死了,只剩下劉縣丞困守縣邑,但這軍情早已靠驛騎傳到宛城,說不定都送到皇帝案前了,小君子再送一遍,也沒大用啊。”
劉盆子豈能不知?自三月份以來,位於南陽東南部的蔡陽、舂陵數縣,遭到了漢軍馬武部的襲擾,然而岑彭卻根本不管後方動亂,前軍依然在猛攻襄陽,後軍也只護著最關鍵的新野,大有放棄邊角,任由舂陵數縣自生自滅的架勢。
而南陽太守陰識也沒有立刻遣兵去救,馬武如入無人之境。
劉盆子的兄長劉恭是舂陵縣丞,眼看部分年初時還“堅定反漢”的舂陵人見形勢有變,做了牆頭草,憂心縣城難保,遂再遣私從護衛劉盆子前往宛城,只望能當面向陰識陳述事情的嚴重性。
魏國對新徵服地區控制力偏弱的缺點顯露無疑,蔡陽等地,非但有漢軍遊擊之兵招搖過市,潛藏山林的盜匪也趁機出來作祟,剛太平不到一年的各縣又恢復了兵匪橫行的慘相。和劉盆子同路的,還有拋棄家鄉的難民,扶老攜幼往北走,他們的臉上充滿麻木,自從綠林反新後,數年來,流亡早不是新鮮事了。
但抵達新野等地後,劉盆子卻驚訝地發現,這裡依然好好控制魏國官吏手中,靠的是岑彭所留後軍的鎮壓,往北至岑彭的故鄉棘陽,亦是秩序井然。
“岑彭、陰識莫非只管其家鄉,不顧其他各縣?”與禍亂橫行的舂陵一比較,劉盆子很難不生出這樣的念頭來。
等抵達宛城後,劉盆子就更是來氣了,戰爭似乎一點都沒改變這裡的生活,市井依舊繁榮,但流言蜚語卻不少,安定之下,是人心惶惶。
又聽說,西邊有鄧奉、賈復也打了進來,在冠軍縣一帶活動,眼看南陽就要大亂,怎麼軍政的兩位大員一點不急?他們究竟有怎樣後手,能保證南陽穩固呢?
劉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