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6章 窺天,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
“反倒是子學,鮮少有人問津,竟屬於高閣,實在是可惜。”
第五倫輕撫著千里鏡道:“既然光靠著墨子中區區八條,便製出此等軍國利器,若士大夫們能盡研墨學,再令巧匠學之用之,這世上,不知能多出多少種利國利民的精巧之物,國之重器!”
言罷,他殷切地看著桓譚:“天下之人多為俗儒,唯獨君山博聞,而不拘泥於六經窠臼,整理子學,尤其是《墨子》之事,舍君其誰?”
這話讓桓譚也頗為心動,他本來就對諸子學有濃厚興趣,作為一個連鬼神、魂靈都不信的異類,第五倫的這一番說辭,確實很對老桓譚胃口,遂大刺刺地應承下來,殊不知,已經上了第五倫敞開的車門。
民間關於墨子、公輸班的傳說本就多,許多人都相信,他們曾經制作了無數黑科技,傳得神乎其神。在洛陽這工商發達的地方,某工匠製作的普通物件,只要打上墨子、公輸遺物的旗號,都能騙一大堆人趨之若鶩。
第五倫也順水推舟,決定來一波借殼上市,借諸子學以揚後世真知識,若能成功,這也算另類的“文藝復興”呢!
雖然第五倫有一個龐大的“開士民之智”的計劃,但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今日話題點到為止,沒有一步到位。
但他,還是小覷了桓譚。
是夜,結束了宮中的小小宴饗後,桓譚酒足飯飽,從皇宮回家的路上,他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裡,閉目休憩時,卻總想起自己白日時使用“千里鏡”時的所見,卻猛地睜開眼來!
“停車!”
除夕宵禁放開,御者正行駛在最為熱鬧的街道上,洛陽士女正簇擁在外面,或觀看儺面,或欣賞百戲。
但桓譚耳邊,一切喧囂彷彿都安靜了下來,他只是呆呆地抬著頭,看著洛陽上頭並不狹窄的夜空。似乎覺得還遠,他竟不顧自己的寬衣大袖,在路邊踩上了賣熟肉的油膩案几,又攀著一個臨時搭了販飴糖的棚屋,就這樣跑到了二層樓的屋頂上。
“桓大夫!”
御者的瞠目結舌,小商販氣急敗壞的罵罵咧咧,左近士庶的指點圍觀,甚至是遠處警曹巡捕聞訊而來……桓譚都不在乎!
腳下布履踩著瓦片有些打滑,正旦的風很冷,拂動他的鬍鬚,當然,也可能是桓譚自己就在顫抖。
他的雙目,只盯著在漫天星辰!
“陛下今日白天說,有了千里鏡,若陡遇兵革之變,無論白日,即深夜借彼火光用之,則遠見敵處營帳人馬器械輜重,便知其備不備。而我得預為防。宜戰宜守,功莫大焉。”
“不,皇帝的想法,實在是太小了!”
桓譚忽然若瘋癲般哈哈大笑,展開雙臂,彷彿想要展翅而飛,又好似欲將那滿天星斗擁入懷中!
“用千里鏡來窺天,起到的功效,豈不是更大!”
桓譚的興趣點實在是太廣,在天文方面成就也不小,他乃是自漢以來,“渾天說”一派的正統繼承者,認為全天恆星都佈於一個“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則附麗於“天球”上執行。
想當年,第五倫的老師老揚雄篤信的是傳統的“蓋天說”,然而而在一個冬天的白日裡,揚雄與桓譚在宮裡等待皇帝接見時,共坐白虎殿廊下,桓譚用無可辯駁的精彩論述,將博學的揚雄都說服了。
從此揚雄摒棄蓋天說,加入了渾天說行列,還和桓譚一起,反過來提出八個問題來責難蓋天說,即所謂“難蓋天八事”,將保守的天官們打得落花流水。
眼下,渾天大盛,蓋天式微,然而桓譚尤不滿足,他雖然相信渾天才是真理,但依然不夠完美,許多古人留下的問題,他們依然無法解答。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於濛汜。”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桓譚念著屈原的《天問》,一時間在屋頂上熱淚盈眶。
“屈子,很快,就能有答案了!”
“既然千里鏡能將物放大十倍二十倍之巨,那用來觀日月星辰,過去凡人肉眼不能及處,豈不是能看得一清二楚!?”
一念及此,他也顧不上回家了,竟當著圍觀群眾數百人的面,從屋頂上一路滑著,徑直跳下,摔了個大馬趴,然後又掙扎著起身,不顧擦傷,站在車輿上,急聲勒令御者:“快,回宮去!”
桓譚是個急性子,他啊,一刻都不願意等,現在就要去向第五倫討要那枚皇室留下的千里鏡,今夜就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