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9章 飛將,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魏軍偏師的將領,乃是蓋延,第五倫沒有太追究他在河濟之戰裡的一系列“小失誤”,仍以結果來定功。
戰後,蓋延被封為“虎牙將軍”,位列雜號,而後帶著漁陽突騎在重新長滿雜草的黃泛區鹽鹼地駐牧,又劃歸耿弇統御。
還是之前魏、齊劃定邊境埋下的伏筆,蓋延以濟水北岸的狄縣為基地,在耿弇率先進攻歷下,吸引了齊國大量兵力後,蓋延又率漁陽突騎強渡濟水,此處與臨淄的直線距離,不過區區兩百里!騎兵快的話,兩日可達。
但突入此地後,蓋延就開始了他的罵娘模式。
“區區兩百里,取臨淄猶如探囊?若真這麼容易,耿伯昭為何不讓他的嫡系上谷突騎走,偏要將此事交予漁陽突騎,因為這是爛泥沼,馬蹄易陷之地啊。”
蓋延的戰馬蹄鐵下滿是淤泥,他身後則是艱難涉水的騎從,河流不算深,但泥沙卻不少,常有馬兒陷入難出。
原來,這濟水河在入海口的大平原附近,呈現分支漫流,以至於百餘里間水網縱橫,且繞不過去,漁陽突騎速度變慢,兩天過去,連一百里都沒走。
這些情形,蓋延駐紮狄縣期間早就派斥候弄清楚了,但誰讓耿弇是主將呢?蓋延雖然桀驁不馴,但經歷了河濟一役的教訓後,他也勉強聽從了指揮,走了難路,猜測自己恐怕是策應牽制的活。
但心裡,蓋延仍覺得是小耿故意讓“上谷系”立功,而讓他們“漁陽系”吃泥!
你看,派系無限可分,連“幽州集團”裡都能分個個黨群呢!
數千人馬拖著疲憊身軀進入乾燥的平地,不得不休整一日,臨淄那邊已經爭取得珍貴的時間。第三天,一座小而堅固的城塞,以及其後十餘座營壘,橫在地平線上,擋在漁陽突騎面前,讓他們失去了奇襲臨淄的可能。
這座城就是張步早就佈置下的“第三道防線”,名為……
“西安縣。”
……
西安縣,以其位於臨淄之西而得名,此時此刻,張步親自抵達城中,又在西安城附近列營十餘,皆深溝高壘,以免漁陽突騎突破。
眼看堪堪阻住了漁陽突騎的步伐,張步不由得意,誇口道:“寡人畢竟也是行伍征伐出身,幽州兵以天下名騎著稱,屢屢為魏皇立下大功,孤豈能無防?”
更何況,西安附近是海水消退後產生的陸地,川澤橫流,鹹水塘到處是,和淮南江東頗有幾分相似,且淤泥更甚,對騎兵很不利。
“魏師若步騎推進,孤尚有忌憚,可如今獨以騎從孤軍深入,自然是陷於泥沼,難以疾攻,不足為懼也。”
嘴上“不足為懼“,但張步帶來的軍隊,已經暴露了他的膽怯:三萬大軍都位於西安,反倒是都城臨淄,只讓其弟帶著萬餘雜牌軍鎮守。
張步是這麼打算的,先在泥沼溪流間殲滅漁陽突騎,再帶著三萬大軍乘勝西征,去支援濟南郡歷下,那兒才是主戰場……
然而不等張步率眾實施步步緊逼,將蓋延和漁陽突騎攆下泥沼的戰略,西方就傳來劇變!
“大王,魏軍已破歷下!”
張步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本以為能撐到入秋的歷下城,只花了半個月就告破,要知道,濟南郡的東平陵、歷下幾個縣滿打滿算,足足有三萬人馬。耿弇手裡的,也就這個數吧?隔著高大城池,連“倍則攻之”都做不到,為何能勝得如此之速?
“敢告於大王,其先,耿弇渡濟水後先擊祝阿,自平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又故意開圍一角,令祝阿殘兵得奔歸鍾城。鍾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懼,遂空壁亡去。”
使者遂磕磕絆絆講述了濟南之戰的情況,簡單來說,是耿弇先花了半天時間,攻破一座防守最薄弱的城池:祝阿,又利用祝阿敗兵,逃到下一座城,搞得滿城人心惶惶,最後竟不戰而逃,讓小耿在濟南站穩腳跟,有了作戰基地。
其後,耿弇又做出放棄歷下之勢,兵鋒向東,直指與歷下互為犄角的濟南首府:東平陵。結果逼得歷下守軍出動一半,去救援東平陵,豈料耿弇是圍點打援,半路伏擊,齊軍皆沒。
“耿弇自引精兵上岡阪,乘高合戰,大破我軍。”
從簡略的隻言片語中,張步彷彿都能看到這位驍勇善戰將軍的風采,而後,小耿再派人穿著齊人衣甲回到歷下,騙開城郭,遂取歷下,其智慧完全不亞於勇氣。
這幾件事,竟都發生在五日之內,而回報的幾波信使遭魏騎截殺,斷了音訊,以至於張步竟全無知曉,今日方得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