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4章 老友,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謀逆、背叛,是否應先求諸己過?想想汝究竟鑄下了何等大錯?才惹得眾叛親離?”
劉歆全然沒了為人臣時最後那幾年的膽小唯諾,反而恢復了初與王莽相識辯經時的咄咄逼人,寸步不讓,這讓王莽不知是該更怒,還是該欣慰,但他還真的默然不言許久,反省後道:“汝莫非是在恨,予殺了汝二子一女?”
但劉歆的子女們,捲入了謀反啊,按理說應該殺劉歆全家的,但王莽每次都念在舊情上,保住了老劉歆,如是兩次,意思是,自己還寬赦錯了?
不提此事還好,一提逝去的愛子、愛女,劉歆眼前就浮現出她們的音容笑貌。尤其是最疼愛的小女兒,劉歆當年帶她觀星時的可愛好奇模樣歷歷在目,豈料最終會因此而引禍!
她們的死,就像是在割劉歆的心頭肉,就算被王莽“赦免”,但在劉歆看來,這彷彿是一場酷刑。
這些事,劉歆當然恨,但他最後卻撫膺道:“王巨君,吾最深恨者,乃是汝竟惡毒到屠戮骨肉,殺了太子!”
王莽的太子王臨,不但是劉歆的女婿,還是劉歆的弟子、學生,在發現王莽越發癲狂後,劉歆將希望寄託在王臨身上。覺得若王莽退位,王臨即位,自己上臺主政,或許還能挽救這衰敗的世道。然而王莽忽然以莫名的罪將王臨處死,這讓劉歆徹底絕望。
於是閉門自保的劉歆開始反思,最終認定了一件事。
“劉歆是有大錯。”
劉歆站起身來,指著王莽道:“錯在不該助汝顛覆漢家!”
“二十年前,大漢雖有七亡七死,民不聊生,然而還未到秦末覆亡之狀,社稷尚有挽救之機。”
“朝野眾人,無不期盼一位賢人,再現昭宣中興。當時汝潔身自好,清廉好儒,與王氏五侯絕然不同,躋身朝堂後,更加禮賢下士,身為外戚子弟,卻儼然以清流首領自居,與哀帝及丁、傅外戚相抗。重新執政後,又口口聲聲要做周公,匡扶漢室!”
“汝騙了天下人,也騙了我。”
劉歆雖然是宗室,但他們一家因為抨擊朝政太尖銳,在朝廷裡混得不好,更因學術鬥爭,而遭五經博士排擠。
是王莽給了劉歆躋身三公九卿的機會,只要拉住王莽的手,就能輕鬆登上權力巔峰,而王莽又幫他們古文經壓倒新文經,這讓劉歆感激涕零。
但一切,終究是錯付了。
劉歆自嘲道:“吾父希望剷除外戚以固漢室,而我卻被片葉蒙了雙目,攀附於汝,結果是開門而揖盜,汝想做的不是周公,而是虞舜……”
王莽搖頭,心中暗道:“那是過去,予現在,只想做孔子那樣的素王……”
當然,現在說什麼都晚了,當王莽禪代歧途暴露後,劉歆雖然內懼,卻已經被綁到了王莽的船上,只能咬著牙走到黑了。
越往後,劉歆就越後悔,早知如此,當年就應該一門心思做學問,便不會愧對祖宗,兒女們也不至於於權力牽扯太深,落得如此下場。
但留在書齋,就能好麼?看看揚雄吧,痴情文章,不問政事,最終還不是被王莽底下的小人給逼死了!
歸根結底,還是王巨君的錯!
所以,劉歆需要糾正最初的錯誤。
“我一手助汝建立新室,也當一手將這偽朝毀掉,讓天下,重新迴歸漢制正道。”
爛都是比出來的,在經歷過這個時代的眾人來說,哪怕漢末的黑暗,也比新朝的混亂要好啊!
眼看劉歆竟對“背叛”他們的事業毫無愧疚之心,王莽只握緊了鳩杖。
“劉子駿,當真是越活越不濟,汝乃寧守父女小情、族姓小忠,而忘天下大道乎?”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二人就陷入了相互指摘的迴圈中,他們太瞭解對方,相互揭著過去的黑料。劉歆唾罵王莽背信棄義,虛偽好名,王莽則斥劉歆文章花團錦簇,實則治國無能,輔佐自己時,從古文裡鼓搗出的“五均六筦”制度,乃是造成天下大混亂的元兇之一。
他們都是大儒,吵起架來引經據典,以至罵戰頗為冗長,且誰也說服不料誰。
等二人吵得口乾舌燥時,記錄的人換了一批,室外又響起了一陣清脆的掌聲。
走進來的還是第五倫,笑著拊掌道:“二位之辯,當真精彩。”
第五倫一句話總結了二人的關係:“但去除各類引經據典,繁瑣章句外,真像是一對老夫妻,從相愛到相厭相恨,離異多年後再見,復又相互指責,無非一人說‘劉歆誤我’,另一人則反覆說‘王莽騙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