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都城乃是秦國時所築,官府所在的大城位於東邊,其形如龜,非方非圓。居民和商業區集中的“少城”在西,少者小也,規模小於大城。

但到了漢朝,成都居民人數翻了幾倍,已僅次於長安、臨淄,逾於洛陽,加上百業繁盛,外地客商頻繁入蜀,少城狹窄難居,便開始擴建郭區。

因西邊、南邊都有郫江所限,便只能向北擴充套件,漢武帝元鼎二年立成都北郭。公孫述稱帝后,以成都為京師,修了一道高牆將郭區囊括進來,並以挖土產生的柳池、天井池、千秋池為基礎,引郫江水串連,形成了環繞城北的護城河體系。

若站在成都北郭牆上向外望去,能見到一片小丘,此既“武擔山”。

馬援兵臨城下後,一眼發現了這座山,聽當地人說,蜀地有個香豔的傳說:上古時期,武都有一隻山精,本是男身,後來化為女子,美豔動人。這位女裝大佬遊於巴蜀,蜀王見而傾心,納為妃。但山精不習水土,待了一段時間打算離開,可蜀王已日久生情,為了留住他,  作《東平之歌》親自演奏以樂之。

山精心裡一軟,又留數年,  最終因適應不了平原氣候而故去,  蜀王頗為哀傷,  派遣五丁壯士,前去武都搬山挑土作為妃子墳冢,  自那之後,成都北郊,就多出了一片佔地數頃,  高達七丈的武擔山……

傳說雖美,武擔山也成了士女踏春必去之地,但對現在的成都來說,這片距北牆不過兩百步的小丘,  卻足以致命!

“居高臨下,以炮襲之,成都旬日可破也!”

馬援相中了這兒,在武擔山上架設火炮,對準北郭,  大炮開兮轟他娘!

但原始的火炮畢竟威力有限,未能打塌成都城牆,  但那驚天動地的響動,每天十餘輪轟擊,足以震撼北郭士、民。。

而能直接威脅少城、大城的配重投石機,眼看也即將在城東修建完畢,  於是吏民窮急,  七月十五夜,  在繡衣衛策反下,一夥成都人與守軍爆發衝突,即夜開啟北郭的“小雒郭門”,  放魏軍進入。

公孫述一直躲在大城內的白帝宮,  遙聽炮火連綿,聽聞北郭迅速被馬援拿下,少城也於次日上午投降,遂感慨道:“朕當初自以興西方,  為金行也。以王莽尚黃,  乃服色尚白,號白帝。”

“然火克金,今日為火器所敗,  宜哉。”

雖然已經快老糊塗了,但公孫述放在新末諸侯中,也算矮子裡拔高個,能得人心,至今仍有數千人為他與魏軍日夜搏鬥,可也死傷略盡。

有大臣懇求公孫述:“陛下,少城、北郭皆陷,不如從城南江橋門突圍,走江橋過郫江,去南方與太子、丞相匯合?”

但公孫述再度拒絕出逃,他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宮殿裡,大臣們不解,公孫述只言:“十二年之期已到,朕不論到何處,都躲不開。”

原來,當初公孫述猶豫是否稱帝時,做了一個夢。

他在睡夢中忽聞人言:“八厶子系,十二為期。”

八厶子系,公孫也,公孫述醒來後頗為唏噓,找人卜夢,或言他還有十二年陽壽,或言公孫氏若稱帝,國祚當有十二年。

公孫述當時思量:“若是前者,僅有十二載光陰,恨短!若不嚐嚐做皇帝的滋味,豈不可惜?”

“若是後者,孔子云,朝問道,夕死可也,何況十二載!孤縱不能忤逆天命,但子孫或可延續公孫氏社稷。”

於是公孫悍然稱帝,比第五倫、劉秀還早一年,時至今日,剛好是“龍興十二年”。

“十二年了,夢醒矣。”

“天運難違,朕命將盡,國將墮。”

公孫述已做好死的覺悟,但也心存僥倖。

“可傳國玉璽已交予太子,若能與丞相保於南中,發喪即位,再改回吾宗族古姓‘姬’,成家社稷或能避開十二之期,延續下去!”

讓兒子改姓以避讖,有漢哀帝改帝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來給衰敗的漢德續命那味了……

隨著人心崩塌、降者絡繹,下午時分,大城告破,魏兵包圍了白帝宮,最後的成家忠良、公孫死士也作鳥獸散……

公孫述明白,自己大限已至!趕在魏軍衝入白帝宮前,他取出了準備已久的東西。

那是一個平平無奇的陶瓶,解開蓋子後,裡面盛放著流動的金屬:這是用蜀中丹砂煉製的水銀。

銆愯璇嗗嶮騫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榪戒功app錛屽挭鍜槄璇夥紒鐪熺壒涔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