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7章 後翼棄兵,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容易才重新將腳邁過大江,往荊北踏了第一步。若因魏軍潰敗太快而心生疑慮,頓足不前,等第五倫援兵抵達,朕連在江陵站住腳都難,這一退,恐怕就要退到江南苟安,往後只能望江興嘆了!”
所以劉秀只能前進!爭取殲滅岑彭主力,縱然拿下襄陽、反推到老家南陽無望,好歹能確保今後數年間,御魏軍於江漢,為西進吞併巴蜀,達成南北分治贏得時間。
眾將明白了劉秀堅定的戰心,不敢復言,他們旋即望向地圖,隨著漢軍奪取藍口聚,岑彭退路已斷,現如今只有一個選擇……
“全力北進,突破藍口聚之阻,迴歸襄陽!”
……
“大將軍說什麼?”
與此同時,當陽長坂坡,魏軍屯糧之處,留守此地的荊州刺史陰識看著剛剛歸來的岑彭,滿臉的不可置信。
“我說,藍口聚丟了也無妨。”
岑彭臉上並無潰敗狼奔的沮喪,只有點小傷心:為那些被漢軍圍殲的後隊將士遺憾。
說起來,這倒是一樁出乎其意料的事,賈復拼得太猛,劉秀來得太快,導致本能撤出的萬餘人落在後頭,而岑彭為了大局,也不可能回頭去救,只好眼睜睜看著他們喪師。
但藍口聚不同,那本就是岑彭安排的一樁戲:故意留不多不少的兵,再遣人假裝去救,可路上拖拖拉拉,趕不上漢軍的步伐。
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倒是讓他的“潰敗”看起來更像真的了。
岑彭遂決定將計就計,下令道:“使三軍停止北進,於當陽就地屯駐,準備禦敵。”
“大將軍!”陰識依然不明所以,他這位更始降人,眼下反而最擔心魏軍敗績,急忙勸阻道:“長坂雖險,卻不足以阻礙劉秀,所屯糧食雖眾,卻也只夠月餘吃食,與其空待於此,不如迅速北進,突破藍口聚,迴歸襄陽守備,此方為萬全之策。”
岑彭冷笑:“劉秀、馮異尾隨於後,就盼著我難遏歸心,倉促北上,吳軍正好能追亡逐北,免去一場血戰……”
“當然,以我軍之強,突破傅俊防線,潰圍而出不是難事,但若真如此,兩軍脫離交鋒,劉秀必退保江陵,有舟師泊於雲夢,隨時能夠南渡,那南漳河被殲的萬餘將士,豈不是白死了?”
陰識恍然:“大將軍,莫非……”
岑彭大笑道:“劉秀以馮異為誘餌,置於江陵釣我,欲一舉殲之。”
“而我,也不過是陛下置於金鉤之餌,要釣的,正是劉秀按捺不住,親征江漢!”
……
武德十年五月中旬,南陽郡新都縣,王莽封地故墟前。
第五倫望著這焦黑一片的廢棄都邑,不由感慨:“劉伯升不愧是項羽轉世,那把火,燒得真乾淨。”
想當初他奉王莽之命,來新都接王家那幾對兒女回京,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期間還不湊巧地與劉秀擦肩而過,未能再會。
自此之後,第五倫已經很多年沒來到如此偏南的地方了,襄陽之戰時,他只是督師於宛城,未能親巡故地。
眼下的新都廢城,儼然成了一座大兵營,營壘森嚴,斥候驛騎往來不休,每個時辰都給他們的皇帝帶來最新訊息:
“後將軍(萬脩),已將關中兵五萬出武關,下丹陽,不日抵達漢水上游。鎮北大將軍(吳漢)所遣幷州兵騎五千同行。”
“除卻上庸、房陵二城外,驃騎大將軍(馬援)已全取漢中,聞陛下詔令,速遣涼州大馬三千騎東來,將與關中軍匯合。”
“左丞相(耿純)留守鄴城,冀州刺史(邳彤)兼任護軍將軍,護冀州兵五萬南下,經潁川,入昆陽關。幽州刺史(寇恂),已遣偏將軍王梁,將幽州突騎七千隨冀兵同行。”
“右丞相(竇融)攜豫、兗之眾五萬,已至魯陽關。”
三路大軍都進入南陽了,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車騎大將軍耿伯昭的淮北之師三萬,他們走的,是另一條路,一條劉秀萬萬沒想到的路……
第五倫看向新都郊外的河流:南陽這地點很神奇,不南不北,水網發達,但所有徑流,最終都會在襄陽附近,匯入漢水。
這些來自各州郡的魏軍也一樣,他們將於六月初一,與第五倫會合於襄陽城下——比起劉秀君臣預測魏軍援兵七月份抵達荊襄,足足早了一個月!
不是誤判,而是第五倫蓄謀已久的計劃,利用江陵這必爭之地,迫使劉秀北上,以期決戰提前到來!
第五倫又瞧了老王莽的封地府邸丘墟一眼,折返回軍營,並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