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8章 次元,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漸放鬆,沒想到他竟跑出來了!

李通沒接弟弟的茬,只肅然道:“季文,汝離開封地,得到陛下允許了麼?”

東漢繼承了前漢制度,不彙報侯國相邦,不上稟皇帝,列侯是不能擅離封邑的,李軼沒有其他官職,貿然到此,顯然犯了大忌!

豈料李軼卻滿不在乎,笑道:“兄長,這東南的漢家社稷還不知能撐幾年,誰還管什麼封邦制度?”

李通更怒,拍案道:“大膽!何以言此!”

李軼自顧自坐下道:“當初伯父在新朝侍奉國師劉歆,得到了天書讖緯,說什麼‘劉氏復興,李氏為輔’,遂信以為真,認為四方擾亂,新室且亡,漢當更興。南陽宗室,只有劉伯升兄弟泛愛容眾,可與謀大事。這才有了後來舉兵反新之事。”

“但事到如今,天下人都知道,漢朝難以復興了。第五倫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劉秀不識天時,強欲復漢,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這才有了襄陽溺亡,淮北之失,全憑江淮及冥厄之險,才堪堪守住這東南一隅之地。接下來就輪到江夏、淮南,進而隔江而守,也撐不了幾年,只等第五倫平吞巴蜀,公孫述一滅,接下來就輪到劉秀……到那時江水太寬也無用處,這一點,我僻在豫章都清楚,兄長身處中樞,坐鎮前線,反而不知?”

李軼畢竟是做過更始諸侯的人,見識還是有些,李通則斥道:“胡言亂語!汝尚不知罷?馮大將軍守住了江陵,陛下親將大軍趕赴江漢,不日必有捷報傳回。”

“就算僥倖勝了一時,那又如何?”

李軼搖頭道:“第五倫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他的才略,絕非王莽能比,南方絕不是對手。”

李通心知他的用意:“季文,有話直說。”

李軼道:“宛城李氏在前漢時,雖然坐擁千金之財,卻只擔當小小鐵官,無權無勢,朝中風吹草動,我家便有告緡遷徙之危;新朝時,靠著進獻祥瑞,伯父得以躋身朝堂,做了小官;到了更始朝,吾等投注劉玄,更是一門兩諸侯,何等榮耀!”

李軼永遠忘不了當諸侯那幾年的風光,對權力也食髓知味,現如今,他被劉秀攆到豫章,氣候潮溼卑熱,心情也鬱悶至極。

看似坐享富貴,其實只是淪為囚徒,而他封地旁邊,就是海昏縣,前漢廢帝劉賀死去的地方,李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總覺得劉秀日後會記恨自己,一杯毒酒,便能奪去性命。

所以他在恐懼與不甘中,時刻關注著天下局。

李軼道:“吾等對新、漢,都談不上忠誠,不過是為了自身富貴,為了家族興盛,如今漢巢註定傾覆,為免李氏盡滅,投效魏皇,方為自保之法啊!”

“汝……莫非早已暗投魏國?”李通指著李軼,聲音顫抖。

李軼也不羞於承認:“沒錯,早在數年前,劉秀所派官吏放鬆監視後,我便與魏國繡衣衛細作有往來,時常送出訊息。自今年以來,劉秀頻繁往夏口、柴桑調兵,自以為瞞得過第五倫?”

噌一聲響,李通拔出佩劍,頂在堂弟胸口:“於是魏人細作,便指派汝來此勸降老夫?”

“正是。”別看李軼回答得響亮,心裡卻很虛,其實他一個落魄列侯,接觸不到漢國中樞軍情,只能提供點三四手的訊息,在繡衣衛的情報網中等級很低……

他知道自己投效的本錢不夠,也為此焦慮,入夏後,嗅到了大戰一觸即發,又聽說李通被拜為前將軍,主持江夏北部防務後,李軼這才星夜趕來,想賺得老哥一起“起義”,好建大功,在魏國也混個侯、伯之位——哪怕仍得不到權力,至少他和第五倫沒有私怨,不必天天擔心被灌毒酒。

李軼極了解李通,知道兄長絕不會殺自己,仍殷切地說道:“兄長,吾等與第五倫,也有交情啊!如今魏皇身邊英俊雲集,百姓風靡,我家若能覺悟成敗,早定大計,尚能像微子、項伯一樣論功成業,轉禍為福,一旦遲疑,等到北方虎賁突騎長驅直入,嚴兵圍城,縱有悔恨,也來不及了!”

“住口!”

李通勃然道:“當初綠林入南陽,我信汝之言,又為綠林渠帥脅迫,遂改定更始為帝,若那時就擁戴劉伯升、劉秀兄弟,不存門戶私計,一心一意振興大漢,第五倫焉能殺伯升,輕取北方?”

“如今陛下以仁義之師,正要圍殲岑彭殘暴之眾,縱此策不成,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也能維持社稷,李通受皇恩厚遇,焉能不顧天下恥笑,賣主屈膝降賊?”

“我當初已錯了一次,現在,不會錯第二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