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0章 衝舟,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鄧禹握著佩劍的手冰涼無比,魏騎能越過冥厄、安陸,來到大江邊上,這隻意味著一件事。
“側翼失守,魏騎在江漢,如入無人之境!”
而且鄧禹相信,耿弇絕不在此處,他應該還有更大的目標……
毫不猶豫,鄧禹親寫急信,交付親信:“立刻乘船朔流而上,去竟陵告知輔威將軍臧宮,魏軍已入江夏,漢水綿長,唯獨章山一帶最容易強渡,萬萬小心!”
“再去當陽前線,謁見天子!”
“岑彭敗困或是詐術,還望陛下暫退往江陵,另圖大計!”
……
輔威將軍臧宮,按照籍貫,當屬於“潁川系”,他在新朝時當過家鄉的亭長、遊徼等職,負責緝捕盜賊,但萬萬沒想到,在馮異介紹下,自己竟帶著賓客,成了“綠林賊”的一員。
昆陽大戰後,劉秀見臧宮作戰頗勇,又話語不多,做事勤勉,遂引以為親信,後來他被排擠出走東方,臧宮沒有猶豫,一路追隨,於淮北、彭城從破群賊,數陷陳卻敵,理所當然地封侯拜將。
作為劉秀最信任的將軍之一,此番江漢大戰,臧宮被安排坐鎮竟陵(今湖北潛江)。
從夏口往西,有兩條路進入南郡腹地:其一是走長江、西雲夢澤去江陵,期間江道彎彎繞繞,長達千里,逆流的話,少說要走四日,若不順風則更長。
而若透過東雲夢澤,進入漢水來竟陵下船,路程能縮短一倍!
軍情緊急,時間容不得浪費,劉秀遂以此為屯糧地,竟陵地處漢水之南,就算北方有失,也不至於威脅到這裡的碼頭。
將此地託付給臧宮時,他還說:“君翁,勿要為錯過大戰而不忿,此地乃我軍唯一後路,且為朕看好了!”
臧宮領命後,兢兢業業,然而六月初時,擔憂成了事實,漢水上游弋的舟師發現,有魏軍出現在漢北,人數多達數千,他們抵達竟陵對岸後,開始建立營壘,打造浮橋,後續塵土飛揚,不知有多少人馬在路上……
竟陵的守軍也不過數千,且大多是水卒,頓時如臨大敵,漢水上的艨艟大翼多了數倍,一旦魏軍有強渡跡象,便立刻迫近北岸進行破壞。
魏軍也不氣餒,浮橋遭到漢軍舟師損毀,便立刻再造,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折騰了一日夜。
“不對。”
臧宮望著北岸不斷挑釁的魏軍,搖頭道:“自藍口聚至竟陵,漢水長達數百里,何處不能渡?竟陵附近,漢水江面極寬,魏軍何必舍易取難呢?”
除非,對方是故意做給他的看的。
臧宮心生警覺,等收到鄧禹派親信送來的急信後,更是下了決心。
“此乃疑兵,魏軍主力,定在章山!”
章山,便是《禹貢》中的“內方山”,它正好攔在漢水南下途中,導致江流在哪裡拐了個大彎,水流變緩和,深度也最淺,平日裡江漢漁父、牛犢都能泅渡,而漢軍兵力有限,在那兒只安排了幾艘船、數百人看守。
“章山守卒,今日未曾來此稟報。”
臧宮更加擔憂,遂決定親自乘船去章山看看情況。
他的麾下仍有疑慮,不希望臧宮在大敵當前時離開竟陵,竟說道:“將軍,大司空曾敗於岑彭之手,使得我軍萬餘人溺斃漢水,他的話,能信麼?”
臧宮聞言大笑:“鄧司空此人,滿腹妙計,對天下地利更是無所不知,只要不是親自上陣打仗,大體不差。”
言罷安排偏將守竟陵縣,提防對岸魏軍,他親自帶著一支船隊,破浪北上,即將日暮時,方才抵達章山附近。
遠遠望去,章山宛如天神隨手扔下的一塊石頭,頗為突兀地出現在江漢平原上,導致漢水急轉。
當臧宮在船上瞧見兩岸多有魏軍騎從遊弋偵查,便心知不妙,等繞過大彎,船隊靠近章山當,更是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此地已架設了整整三座浮橋!魏軍人頭攢動,正依次透過,去往南岸。
“衝!”
臧宮顧不得數魏軍已渡過去多少人,隻立刻下令:“衝過去!”
手下們還沒從驚駭中緩過神來,訥訥道:“將軍,吾等逆流,風向也不對,船速極緩,如何衝?”
臧宮可不管這麼多,讓人向後方的船隊搖旗傳令道:“大翼、中翼迫近射箭,所有艨艟,皆下帆、落槳加速!”
船上的三吳士卒,默然將槳葉伸出船體,用他們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胳膊,奮力猛劃,讓船舶逆流破浪而行。
而臧宮自己,則抄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