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章 革命,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探而已,用得著上綱上線罵人麼?立刻朝第五倫下拜,袒露內心道:“下吏只是不敢以私仇而忘公事啊。”
“事到如今,私仇公義亦可合一。”
馮衍早就替第五倫謀劃好了,興致勃勃地說道:“朝堂之上,非獨有奸佞之惡,這罪惡的源頭在於王莽!王莽暴虐,關中人心思漢,依我看,不如以復漢之名舉事!”
任光察覺到第五倫的不以為然,遂立刻接話:“主薄的意思是,要響應南陽的‘更始皇帝’?”
馮衍卻搖頭:“王邑與更始勝負未定,此刻響應彼輩,為時尚早。”
雖然認定復漢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但馮衍對南陽勢力不太看好,只道:“只需打出復漢旗號即可,宣揚王莽鴆殺孝平皇帝,篡奪其位的罪名,再抨擊其王田、私屬、五均六筦之制,信用奸佞,誅戮忠正等罪。最後三軍為漢帝戴孝,而後宣佈遵高祖之舊制,修孝文之遺德!”
“如此可博得郡縣響應。”
眾人對此言都沒太大異議,這確實是可怕的思維慣性,在大多數人眼中,新的反面就是漢,就如同一個銅幣的兩面。
但這旗幟舉起來容易,往後想放下來卻麻煩,第五倫,偏偏想要將這銅幣豎起來!
“漢室於我何加焉?”
第五倫說出了馮衍萬萬沒想到的話,那號稱“天意民授”的斧頭與鐮刀,其實已經表明他的態度了。
“我之所以反莽。”
“不是因私怨小恨。”
“更不是為漢帝報仇。”
“而是想要……”
第五倫擲地有聲,給自己這場造反行動定了性:
“弔民伐罪!”
……
“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
馮衍博學,知道這是出自孟子的話,原來第五倫曉得啊!
但馮衍覺得,第五倫怕是搞錯了,這話的情景,指的是齊人伐燕之事,多用來指一國伐一國,分庭抗禮的匹敵關係,第五倫仍是新室之臣,焉能亂用?
第五倫早在與馬援商量“不舉漢旗”的時候,便思索好了自己的目標,甚至還翻了不少古書,此刻遂笑道:“不然,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湯放桀,武王伐紂,世人但言其誅一夫桀、紂,未聞弒君也!”
不管王莽如何美化他的改制,內心初衷究竟是什麼,但天下人只認事實:朝政已經被搞砸攪亂,至少在短期內,王莽的歷史地位,只能如桀紂和秦二世一般,成為世人仇視的物件。這種情緒是如此強烈,甚至連黑暗的漢末成哀之世都被襯托為白蓮花,叫人懷念,真是滑稽。
在政治上,任何對新室的繼承,都是隻得遺毒而無遺產,這也是諸如“挾天子令諸侯”這種行徑,在如今完全走不通的原因,新朝的命,就算第五倫想幫忙續,都續不了。
既然續不了,那就革了吧!
第五倫這趟入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與新室徹底割席!
他說道:“今王莽虐其民,欲使關中人肝腦塗地,吾往而徵之,非所謂攻,當謂誅也!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當簞食壺漿,以迎於吾等,難道這旗號,就不如復漢響亮麼?”
第五倫此來,不稱王、不稱帝,不做天下各方勢力的靶子,但誅暴君、誅一夫的大旗抬起來,不懂的不懂,懂的都懂。
馮衍就懂,他已經徹底呆愣住了,頭一次窺見了第五倫的真正目的。
不想學趙鞅六卿“清掃君側之惡人”,竟是想要連君一起清了!
也不願為已經淪喪多時的帶漢叫魂,卻欲另起爐灶!有更大的野心……
“湯武革命!”
任光也懂,他一直忍著沒太說話,立刻乘著馮衍震驚無言的空隙,遂站出來支援道:“四海歸之,則為天子;天下叛之,則為獨夫、民賊!王莽人心喪盡,伐之可也!”
其餘人也是紛紛叫好,尤其是耿弇。
本以為第五倫只是來將家眷撈到手,然後立刻跑路,這符合第五公一貫作風,豈料他這次卻格外勇猛,倒是頗合耿弇的胃口,一年多了,這是耿弇頭一次對第五倫感到欽佩。
他赫然起身,朝第五倫拱手:“第五公說得對,弇願為君前鋒。”
“萬脩謹遵將軍之命。”萬脩唯第五倫馬首是瞻,也早得第五倫交心私語。
“彪也一樣。”雖然第七彪從頭到尾沒太聽懂,但……大意不就是跟著宗主造反麼!哪那麼多彎彎繞繞。
“彭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