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灞水豈在話下,但他也不捨得將這批人集結起來一起用——一旦基層軍吏被抽調一空,其餘三萬多人的指揮就完全失靈。

隨著北軍諸校陸續抵達,強渡的時機已逝,雙方只能隔著灞水對峙。

雖然王莽要求北軍“主動進攻,剿滅叛軍”,但既然橋已經燒了,寧始將軍史諶也順水推舟,索性在灞水畔佈防。

灞水西岸,從北到南上百里內,分別有四處防區:

最北面的是虎圈,王莽已調遣射聲營四千人守備,不但要看著灞水下游,還要守備東渭橋。

其次是正對灞橋的枳道,步兵營及雜牌軍萬餘人在此。

再往南走,是位於白鹿原的南陵縣,越騎營三千人已經從下杜移師於斯。

最南邊則是藍田縣,屯騎營三千人在監軍孔仁帶領下,前幾天就在那等待與第五倫匯合,豈料先接到的,卻是對方叛亂的訊息。

在四支軍隊後面,還有從昆明池趕過來的長水胡騎三千人入駐杜陵縣,隨時支援四處。

如此一來,常安外圍,只剩下中壘營五千人守備,射聲營還有兩千人守著西、中兩座渭橋。

“寧始將軍,吾等的兵力,只能守,不能攻!”

賣餅將軍王盛力陳己見,絕不是他膽小,而是北軍確實兵力不足,不如暫時與叛軍隔河對峙。

“倒不如將叛軍拖住,良久無功,彼輩自散!再等幾天,各郡的勤王之師就會到來。”

但問題是,關中各郡的郡卒連同青壯,都被抽調泰半,跟著大司空王邑出征潁川了,哪來的勤王軍?

雖然知道拖下去不是好主意,但史諶亦非宿將,又因北軍才剛剛被調換了校尉,士氣不振,兵卒惶恐,這種情況下是沒法進攻的,一籌莫展之下,也只能如此了……

但對面的第五倫卻不陪他們乾等,又過了一個時辰,日出之際,三萬多“叛軍”傾巢而出,在灞水東岸南北數十里的範圍內,到處鼓譟,做出欲再次強渡的態勢,連第五倫大旗也動了,導致北軍諸校緊張兮兮,死死盯著各處河面。

這樣的虛張聲勢持續了整個上午,但在霸陵縣以北二十里外,靠著在新豐、霸陵收集到的船隻、木料,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卻在艱難渡過另一條更寬、更深,但對岸沒有任何官軍戒備的河流。

在灞水邊數次受挫的耿弇,再度被委以重任,帶著王隆及士卒們,趁著第五倫大軍砸灞水鼓譟之際,卻一轉方向,向北渡渭!

戰術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交給戰略。

這是第五倫見大軍受阻於灞水之上時,做出的決斷,一如耿弇所言:第五大將軍在兵權謀上,確實玩得不錯。

渭北諸陵,自東向西,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從第五倫的老家長陵,再到最西邊的茂陵,這一串,是第五倫多年來養望揚名,交朋宴友,提前數載堆砌好的“薪柴”。

“就只差一把火,讓它們燒起來!”

“伯昭、文山,汝等立刻北渡,與趕赴臨渠鄉的第七彪、第八矯匯合。從長陵到茂陵,兩天之內,我要各縣處處舉事,得讓王莽在壽成室中,都能看到渭北五陵的烽火!”

這就是第五倫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以五陵,包圍常安!”

……

ps:晚了點不好意思,過年這幾天保持兩更,但時間會更不穩定點。

第二章在18:0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劍伏仙錄

卡利姆的灰心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