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 地皇元年,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身為外地來的卒正,立身於蜀中,在拉攏本地豪強之餘,也試著不斷延攬各地名士來投奔,好增強自己的名望——想在這季世中,在蜀地保境安民,就必須主動出擊,否則只能坐以待斃。

公孫述很期待,來年會有蜀中名士高才之輩聽說這件事後,改變對他的態度,欣然來投。

“下雪了。”

正思索時,走出屋舍的公孫恢卻喊了起來,公孫述也到院中一看,果見雪花紛紛揚揚自頭頂落下,因是蜀地,並非北方下雪時的乾冷,而是凍徹骨髓的溼冷,讓人不由打了幾個哆嗦。

“蜀地炎熱,要下雪也不會這般早,氣候反常啊,民生恐怕要更艱難了。”

公孫述不寒而慄,然後又想起,再過幾天,就要按照朝廷早就頒佈的三萬六年歲之歷,改元“地皇”了。

皇帝王莽的本意是想讓天下人放心,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世道,恐怕只會越來越亂。

公孫述治郡深有體會,南方集巂郡(越巂郡)夷人殺官造反,東面就都郡流民逃荒,西、北兩方因氣候而遷徙的氐羌也蠢蠢欲動,試圖進入溫潤的平原。

導江猶如驚濤駭浪裡的一艘小船,即便公孫述駕船技藝高明,可想要保持平穩亦不是容易的事。

“我導江郡苟全太平於益州的情形,還能維持幾年?”

公孫述的心情,真是又憂,又喜。

……

每場旅程都有盡頭,這一路同甘共苦的四人,終究還是分道揚鑣了。

作為大師兄,侯芭決定留在揚雄墓守喪三年,潛心學問。

王隆則與桓譚約好了遊覽成都,以及揚雄在蜀中走過的山山水水。

第五倫則必須在一月前返回常安,與幾人告辭匆匆北上,只叮囑侯芭:“夫子喪期過後,還望師兄能來列尉郡找我,勿要久滯於蜀中啊!”

侯芭滿口答應,但實際上,他對公孫述開出的徵辟條件,還是有些心動的,對蜀地這舒服的氣候也十分滿意,等三年過了再說,不是還早麼。

天鳳六年的尾聲時,第五倫已經回到了新成郡(漢中郡)首府南鄭。

時間還充裕,第五倫琢磨著,來的時候,為了確保揚雄棺槨周全,一行人走了最為成熟易行的褒斜道,但翻越秦嶺,從漢中通往關中的道路不止於此。來都來了,也不必走重複的路,不妨多試一條。

比如韓信“明伐棧道,暗度陳倉”的陳倉道。

可當他在南鄭尋找嚮導時,卻遭到了無情的嘲笑。

“陳倉故道?”

“客是在戲言吧?漢時有一場大地震,已經堵塞多年,早就廢棄了!”

第五倫都聽愣了,仔細一打聽,才知道那場地震大概發生在漢初呂后時,直接改變了山川地形,將河水一分為二,好好一條故道也廢了大半。沿途堵的堵塌的塌,以古代這生產力,幾乎無法清理修復,陳倉道遂廢置。

那怎麼辦?第五倫心一橫,索性繞了遠路,去走“棧道”,也就是從漢中東部直通常安南方的子午谷。

說起來,這子午道自從被劉邦一把火燒了後,直到王莽當政後才出動民力恢復如初。

第五倫在路上聽到兩種說法,一是說,重修子午道,是為了慶祝王莽的女兒嫁為漢平帝皇后,寓意有子孫之瑞也。

但好像不太說得通,第五倫更相信第二種: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耳。

他不由暗道:“先湊齊東南西北四海郡,然後又通子午貫穿南北,加上各地瘋狂改名,怎麼感覺在以天下為圖紙,勾畫某種國土煉成大陣啊。”

待到進入子午道後,第五倫才發現,這路雖被新朝修繕過,但依然極其難行。

景緻顯然被一分為二,南段亂石穿空,綺麗峻美,喀斯特地貌的小山到處都是,植被也一派南國風情,冬天裡松柏依舊鬱鬱蔥蔥。而到了北段,則變成了崇山峻嶺,跌宕雄渾,樹木多是枯槁的落葉林,滿目俱是蕭瑟。

禿嶺小道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要轉無數個彎彎,有時候繞了兩天才發現,不過是從山腳到了山坡。

最難走的還是棧道凌空之處,抬頭能見六龍回日之高標,伏首則望衝波逆折之回川,百丈高處,人馬卻得踩著木製棧道前行,重量壓在上面吱吱呀呀,一陣風吹來甚至有些搖晃,甚至有前行的騾馬在破損處失足跌了下去,只剩下一陣驚呼,和重物墜地的笨重聲響。

第五倫好幾次得貼著石壁走,用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