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些,回首朝張湛作揖。

“怎麼,伯魚難道也要請辭?”張湛板著臉,他已經將事情嚴重性說得很清楚,倘若第五倫敢再辭讓,就不是讚歎其德行高潔,而是痛斥一番了。

“倫不敢。”

第五倫道:“只是心懷疑惑,我之前從未見過郡君,甚至還不識抬舉,拒絕了你的闢除。郡君卻不以為忤,向朝中舉薦我,又以我為四科第一……”

張湛大搖其頭:“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佐聖天子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舉薦本郡賢人才俊,難道不是職責所在?有何奇怪?”

他只是在這個扭曲到不正常的世道里,做個一件該做的事,如此而已。

見第五倫仍拱手未起,張湛知道他不問清楚不罷休,遂道:“之所以舉薦你,是因你孝悌德行冠絕郡中年輕一輩。”

“又因你在第五里做的事,興義倉、補不足,深合聖人之意。”

“也因你在長平館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到了老夫心坎裡了!”

張湛感慨道:“方才我所說的宣秉、李業,世人對他們多有讚譽,以不仕為高節,以隱居為獨行。甚至有人將二人比作古代的伯夷叔齊,可在我看來,彼輩雖求仁得仁,卻不足士人效仿。”

他也做過漢朝的官,食劉家之祿。可在新朝卻繼續任職,沒有選擇不食新粟,當然有一番自己的掙扎和見解。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在楚地遇上兩位隱士,名曰長沮、桀溺,在拉著犁耕地。”

“孔子讓子路去問路,二人知道來的是孔子,就對子路說,這天下紛亂如同滔滔洪水,混亂邪行流淌得到處都是,你要隨誰一起去改變它們?還不如隨吾等避世而耕。”

“子路將二人的話告訴孔子後,孔子長嘆道:人怎能像鳥獸一般活著?天下若是有道,丘也不必如此辛苦去尋求改變了!”

張湛道:“伯魚,我希望你學孔子,不要學長沮、桀溺。這天下雖不盡如人意,距離三代之治尚遠。但正因如此,有志者才要去加以更易,而不是避世隱居,坐視世間道德淪喪。”

第五倫明白了,張湛也是個在季世裡掙扎的理想主義者啊,難怪會認可王莽之政。

他欣然應諾,但心中卻明白,自己的理想,和王莽、張湛是不一樣的。

不過話說到這份上,這次是沒法辭讓了,他還能扔下第五氏,自己跑深山裡隱居,或直接去投起義軍不成?

更何況,第五倫也算摸清楚了這時代的邏輯:在官本位的社會里,想將名望轉變成實利,你首先要有個官職。

就他這水平,辛苦攀科技樹種田一年,增加的畝產,可能還不如做官撈到的錢糧多。

小偷小摸搞到的鑌鐵,可能遠遠比不上做官後打通的渠道豐厚。

太學生得皓首窮經,拼命跪舔那些經師老傢伙,才能通一經參加考試。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年最優秀的甲科四十人,方能成為“郎中”。

而四科取士和孝廉一樣,作為正途,可以直接入朝為郎,過幾年體體面面,外放當個六百石、四百石,手握實權,豈不美哉?

更何況,第五倫對即將要去的常安城,確實很是期待,準確來說,是對那兒的兩個人感興趣。

一個是壽成室裡的新朝皇帝王莽。

還有那位讓他懷疑自己記錯歷史的國師“劉秀”!

“來都來了,若不去會會這兩人,豈不遺憾?”

……

第五倫和景丹一起走出了郡府,他正打算去牽馬回家,卻發現正門外圍了一大圈人,男女老少皆有,都墊著腳看熱鬧。

看到第五倫出來,眾人竟都很興奮,大呼道:“第五伯魚出來了!”

這讓第五倫始料未及,訊息傳出來了?不就是舉孝廉麼,至於如此激動,莫非還要和電視劇裡一樣,誇馬遊街?

第五倫看向景丹想問問,發現他也滿臉愕然。

不對勁!

再一看,卻見被人群團團圍住的地方,跪坐著一個仗劍遊俠。他斗笠背在身後,露出了臉龐,三十餘歲年紀,方口瘦臉,留了絡腮鬍,眉毛上有一道刀疤豁口,或是械鬥所致。

莫非是來郡府上訪鬧事的?那又關他什麼事。

此人見第五倫出了門,便朝他長作揖,然後慢悠悠開始說話。

“君子,吾等又見面了。”

第五倫愣住了,不會錯的,他絕忘不了這溫吞水一般的話語和濃重的茂陵方言,就是行刺他的那個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