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曲線復漢,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倫也時常感慨天下板蕩,不知何去何從,他並不會像廉丹那般,為王莽效死。既然第五倫並不是敵人,與上黨乃是鄰居,何必與之結仇呢?不如賣一個人情,如此一來,君長做大事時,亦無東顧之憂。”

“第五倫如今屯據大郡,徵召流民為兵卒,砥厲其節,百里之內,肉酒日賜,納豪傑之士,又徵詢像我一樣的忠智之謀,只是為了積蓄實力自保。先翦除上次反對復漢的豪強,待縱橫之變,就可以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

馮衍對鮑永長拜:“還望君長給我一些時日,我定能說服第五倫,讓他也改旗易幟,加入匡扶漢室的大業之中!”

鮑永仍不鬆口:“如此說來,敬通是想做兩面說客?”

馮衍正色:“不,我與第五倫,只見過幾面,與君長,卻是十餘年交情,我對他的忠誠,尚不如更始將軍廉丹,只是虛與委蛇罷了。”

這是實話,要論關係遠近,自是鮑永與馮衍更親近信賴,但要論發展前景,卻是第五倫的大郡魏成更好些。

所以,你知道我也很難選啊。

馮衍倒也不是想兩頭吃,而是為了完成在第五倫面前說的大話,又知道鮑永性情,只能如此了。

一番好說歹說,這才讓鮑永勉強答應,帶著馮衍去面見了對鮑永言聽計從的上黨大尹,承諾不會阻撓第五倫舊部過境,還會為其提供部分衣食。

好不容易完成任務,馮衍心力交瘁,都累癱了,但今日之事,卻也給了他啟發。

“看來複漢,確實是大勢所趨啊。”

他跟著王師途經豫州、兗州,又輾轉冀州、幷州,發現民間的復漢思潮是越來越強烈了——十多年前,天下人對漢家有多麼唾棄厭惡,如今就有多懷念。

眾人只知道,王莽將一切都搞砸了,日子沒以前好過,天災人禍如此頻繁,還是大漢時好啊。

曾經的抱怨,統統沒了,只剩下人腦美化過,對過去的懷念。

就像漢儒喜歡將三代描繪成理想的盛世一般,在老一輩講述下,他們兒孫會覺得,前漢的日子比現在好太多。

馮衍暗道:“今海內潰亂,人懷漢德,甚於詩人思召公也,愛其甘棠,而況子孫乎?”

“人所歌舞,天必從之。”

復漢,是最能讓百姓信服,最容易聚眾的口號,但別看鮑永嘴上喊得響亮,可要擁戴誰來複漢,他也迷茫,大家都在等一位英雄橫空出世。

所以現在唯一缺的,就是一杆旗幟。

馮衍覺得,自己回鄴城以後,真的得考慮,尋機勸勸第五倫了。

是否要做首舉漢旗的勢力?

“若能為天下之先唱,上黨鮑永等人,定能與鄴城達成真正的同盟。找一個趙王后裔擁戴為帝,比如北面邯鄲的趙王子劉林,趙劉控制的二十多個縣,如此龐大的勢力,會願意合作,與第五倫化敵為友,趙地傳檄而定,大事可期也。”

馮衍是個喜歡自己拿主意的人,已經想象開了:“若能如此,第五倫之功,可居漢相!”

……

第五倫一面派遣馮衍與上黨結盟,好讓舊部順利透過,一邊也抓緊了對新兵的訓練。

“刺!”

“收!”

“再刺!”

漳水附近的開闊地上,士卒頂著太陽在陣列,對著面前的草人,進行單調的木矛刺收訓練。

第五倫給軍官們下達的口號是“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打起仗來,這些新徵募的新兵蛋子能找到自己腿在哪就不錯了,最可靠的還是一次次鞭打讓眾人記在心裡的紀律感和肌肉記憶。

當然,不是第五倫喜歡體罰士兵,也試過關禁閉,不讓吃喝,結果次日開啟一看,裡面計程車兵縮成一團,硬邦邦地面上都睡得可香了。

於是更多的,就改成幹苦活處罰,可士卒們都是苦出身,大多是流民,挑糞種田都拿起來就幹,可比掄刀持矛順手多了,幹完活還擦著汗對軍官憨笑,問明天能不能繼續幹活。

最終結論,還是打最管用。

第五倫進入鄴城後,親自徵募的那三百刑徒兵,如今早已統統升了官,都做了什長、伍長,臉上或手上的烙鐵印記看著嚇人。別看他們出身低,但士卒們卻不敢輕賤之,這些刑徒常年捱打,也知道怎麼打人最疼。

再往上則是第五倫的老班底,族人亦或是當年從新秦中帶回家,又跟來魏地的軍吏,資歷老,忠誠度也高,紛紛當了士吏、軍候。

於是乎,小半年內練出來的三千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